古人悔归迟,三径随刈稿。
有客近家园,芙蓉树树好。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九月朔过王庄”一句,点明题中的“登高”二字。诗人因登高而想到古人登高所抒发的感慨:古人登高时,常怀归隐之意。诗人由自己登高而想到古人登高,由此而产生联想,进而联想到自己仕途上的失意。“偶读高适闭门无不可何事更登高句漫成三绝”一句,点明题目中的“登高”二字。这两句诗是诗人在偶然读到高适《登高》诗后,即景生情而创作的。诗人以“闭门”、“无不可何事”等词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仕途、仕宦得失的看法。“九月朔”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王庄”,作者友人李庄。“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送杜二拾遗赴河中幕》一诗中说:“故人西去长安远,借我篱下黄花发。”可见,当时作者与高适同在长安,所以高适的这首诗使作者很受感动,因此他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闭门无不可”,意谓有门可入,有路可通,没有什么事不能办到。“何事更登高”,意谓为什么还要登上高处去呢?“登高”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人们在这个节日登高远眺,以寄兴于物外。但诗人登高并非是为了赏景或寄托情怀,而是由于“闭门无不可”,才不得不登高;“何事更登高”则说明他登高的原因并不值得称道。
首联两句写自己因登高而生感慨。“古人悔归迟”一句,点明题目中的“登高”二字。诗人由自己登高而想到古人登高,由此而产生联想,进而联想到自己仕途上的失意。“三径随刈稿”一句,写诗人因登高而想到古人归隐田园的情景。“三径”,语出《论语》:“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三径”指孔子家的三条小路,后来成为隐居不仕、辞官归隐的代名词。“随刈稿”,随,跟从;刈,割;稿,指庄稼茬。这句诗意谓随着收割庄稼茬,也把田间小路割得干干净净。“三径”一词,在这里是比喻诗人自己仕途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不顺心的事。
颔联两句写诗人因登高而起的感伤之情。“有客近家园”,意思是有客人来到自己的家门口。“芙蓉树树好”,“芙蓉”,荷花的别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门前种着一排排荷花,荷花又大又美。“好”字用得很好,不仅写出了荷花的美,而且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两句写诗人因登高而感叹世事沧桑。“古人悔归迟”一句,点明题目中的“登高”二字。诗人因登高而想到古人登高,由此而产生联想,进而联想到自己仕途上的失意。“三径随刈稿”一句,写诗人因登高而想到古人归隐田园的情景。“随刈稿”,随,跟从;刈,割;稿,指庄稼茬。这句诗意谓随着收割庄稼茬,也把田间小路割得干干净净。“三径”一词,在这里是比喻诗人自己仕途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不顺心的事。
【答案】
九月朔过王庄偶读高适闭门无不可何事更登高句漫成三绝
古人悔归迟,三径随刈稿。
芙蓉树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