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尘氛远,池晴水竹分。
孤亭明夕照,列树暖春云。
戏蝶悬蛛网,游鱼避鸭群。
晚来花下坐,渐觉酒微醺。
【注释】
蠡东:即蠡园,在今江苏南京。
前:指前面。
地僻尘氛远:偏僻之地,远离尘世喧嚣。
池晴水竹分:池面晴朗,水面上竹影清晰可辨。
孤亭明夕照:孤亭在傍晚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列树暖春云:树木沐浴着温暖的春日阳光,犹如云雾般缭绕。
戏蝶悬蛛网: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蜘蛛则在网上织网,忙碌而有序。
游鱼避鸭群:鱼儿在水中游动,避开了鸭子聚集的地方。
晚来花下坐:傍晚时分,我来到花丛中坐下休息。
渐觉酒微醺:不知不觉中,我已微醺。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蠡园前园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气氛,以及游人在此的愉悦感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地僻尘氛远”,描绘了蠡园前园地理位置的偏僻和远离尘世的景象。这里的“僻”字,既形容了地理位置的偏远,也暗示了这里与世俗生活的隔离。同时,“尘氛”指的是世俗的纷扰和喧嚣,用“远”字来形容其远离的程度,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静谧和纯净。
第二句“池晴水竹分”,进一步描绘了蠡园前园的自然景色。“池”指的是池塘,“晴”表示晴朗的天空,“水竹”则是池塘中的水和竹子。这句诗通过描绘清澈的池塘、明亮的月光和清晰的竹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第三句“孤亭明夕照”,以孤亭为主题,进一步展现了蠡园前园的夜景之美。“孤亭”指的是一座独立的亭子,它位于湖畔,成为了夜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明夕照”则形容了月光照亮亭子的光辉,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
第四句“列树暖春云”,继续描绘了蠡园前园的春季景象。“列树”指的是排列成行的树木,它们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暖春云”则形容了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仿佛云朵也变得温暖起来,给人一种舒适而惬意的感觉。
第五句“戏蝶悬蛛网”,描写了蝴蝶和蜘蛛在蠡园前园中的生活情景。“戏蝶”是蝴蝶在花朵间翩翩起舞的形象,而“悬蛛网”则描绘了蜘蛛在网上织网的情景,两者都是昆虫的生动写照。通过这一画面,诗人表现出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六句“游鱼避鸭群”,进一步描绘了蠡园前园中的动物生态。“游鱼”指的是在水中自由游弋的鱼儿,它们在逃避鸭子群的干扰;“避”字则表达了鱼儿们谨慎而机警的行为。通过这一画面,诗人表现了自然界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相互制约的平衡。
最后一句“晚来花下坐,渐觉酒微醺”,以诗人坐在花下的场景作为结尾。“晚来”指的是傍晚时分,“花下”则是指花丛中。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花丛中坐下的情景以及逐渐感到微醺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蠡园前园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放松。
这首诗通过对蠡园前园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和对动物生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