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彭城道,舟行滞浅沙。
波涵珠斗动,树带绛河斜。
兴到杯浮白,更深烛吐花。
归途已过半,潦倒忆京华。
【注释】
阻浅境山:指在江中停宿。
百里彭城道:彭城,古县名,今属江苏,在徐州市北。这里借指徐州一带的江流。
舟行滞浅沙:船行驶得很慢,在浅水里停留着。
波涵珠斗动,树带绛河斜:波浪好像珍珠般滚动,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像是红色的河水。
兴到杯浮白,更深烛吐花:兴致来了,酒杯里的酒也像浮起的白沫一样,深夜里点着烛光,灯芯吐着花一样的火苗。
归途已过半,潦倒忆京华:回家的路已经走了一半了,想起京都洛阳就感到心烦意乱。
【赏析】
《阻浅境山夜坐》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该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56)间。李白一生游历四方,曾漫游于金陵和彭城之间,因此诗中即以“彭城”代指金陵。诗写诗人乘舟夜泊于彭城附近江中小舟,夜坐时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写舟行之迟,舟行之难,为全诗奠定基调。后四句写夜景及诗人的感慨。
首联“阻浅境山夜坐”,点明题旨,交待时间、地点、人物。“阻浅境山”,表明舟泊之地非同一般;“夜坐”,点出时间;而“百里彭城道”,则又暗示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求仙访道。“舟行滞浅沙”,既写出舟行之迟,舟行之难,又为下面写夜景作铺垫。“波涵珠斗动”,以水中的明月喻水中的倒影,用夸张手法描绘月光荡漾的美景;“树带绛河斜”,将岸边的红树比作一条横卧的红河。“动”、“斜”二字,更增添了月色之美,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轮皓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兴到”二句承“波涵珠斗动”而来,写诗人饮酒赋诗之乐。“杯浮白”,言饮酒之量;“烛吐花”,言燃灯之高。这两句诗,一反常情,别开生面。因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郁闷的,他看到明月、美景,却无心情去欣赏,相反却想喝酒消愁,因而觉得酒量大增,燃灯愈高。“兴到”、“更深”二词,说明诗人当时情绪激昂,欲与天地同乐,欲与月共醉。此句与上句互文见义,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不平。
最后两句“归途已过半,潦倒忆京华”,“潦倒”,形容失意落魄的样子,“忆京华”,即怀念京都洛阳。诗人虽然已经游遍神州大地,但心中总是怀念京都,所以归途尚未结束,诗人便已心烦意乱。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诗篇虽短,但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