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涉险到仙源,一路泉声入耳喧。
岩畔苍松千岁古,洞前瑶草四时繁。
龙潜幽壑生云气,龟断荒碑积藓痕。
便欲飘然避尘世,采芝何处访东园。
晨登大茅峰
肩舆涉险到仙源,一路泉声入耳喧。
岩畔苍松千岁古,洞前瑶草四时繁。
龙潜幽壑生云气,龟断荒碑积藓痕。
便欲飘然避尘世,采芝何处访东园。
注释:
- 晨登大茅峰:在清晨时分登上了大茅峰。
- 肩舆涉险到仙源:使用肩舆(一种人力车)穿越危险的山路,来到了仙人居住的仙境。
- 一路泉声入耳喧:一路上泉水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同在耳边喧哗般。
- 岩畔苍松千岁古:岩石旁的苍松树龄已超过千年,显得古老而苍劲。
- 洞前瑶草四时繁:洞穴前的瑶草四季繁茂。
- 龙潜幽壑生云气:龙在幽深的山谷中潜藏,周围弥漫着云气。
- 龟断荒碑积藓痕:一块废弃的碑石被乌龟压断,上面长满了苔藓的痕迹。
- 便欲飘然避尘世,采芝何处访东园:心中已经想要远离尘世的纷扰,去寻找那仙境中的灵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晨攀登大茅峰时的所见所感。从山脚的肩舆跋涉到山顶的仙境,一路上泉水的潺潺、岩石旁千年古松以及洞穴前生机勃勃的瑶草,都让诗人感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如“苍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瑶草”则代表着纯净和祥和。最后通过“便欲飘然避尘世,采芝何处访东园”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喧嚣,寻找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