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狂澜倒,何人结古欢。
心将日皛皛,行怯露漙漙。
荆棘生毫末,干戈起舌端。
惟应万峰隐,差可一身安。
【注释】
世态狂澜倒:世态,指世间人情事理;狂澜,大浪。
结古欢:结交古时的朋友。
心将日皛皛:心像白露一样晶莹。
行怯露漙漙:行走时怕露沾湿衣服。
干戈起舌端:比喻战争爆发,言语中充满杀气。
惟应万峰隐,差可一身安:只有让高山隐居,自己才能安然无恙。
【赏析】
这首诗的题意是感叹人世间的险恶和不平,抒发作者在乱世中感到孤独、无助的心情,同时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首句“世态狂澜倒”用“狂澜倒”形象地描绘了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社会黑暗面的强烈愤慨和不满。
次句“何人结古欢”则是对世态炎凉的具体反映。这里的“何人”可以理解为“谁”,也可以理解为“哪里”,表达的是诗人对身边是否有志同道合之人的疑惑与迷茫。
第三句“心将日皛皛”以“日皛皛”形容诗人内心如白露般晶莹剔透,既反映了诗人的清高孤傲,也揭示了其内心的脆弱和不安。
第四句“行怯露漙漙”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走时的忧虑和恐惧。这里,“漙漙”形容露水打湿衣物的声音,暗示诗人担心自己的安危,害怕受到伤害。
第五句“荆棘生毫末”借用“荆棘”来比喻社会中的纷争和斗争,同时指出这些纷争往往源于细微之处。这里的“毫末”指的是细小的地方,强调了问题的微小和隐蔽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第六句“干戈起舌端”则是指战争爆发,言辞中充满了杀气。这里的“干戈”指的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兵器,而“舌端”则是指说话的时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人们之间的敌意。
最后两句“惟应万峰隐,差可一身安”则是诗人对于乱世中的一种无奈和逃避。这里的“万峰隐”可以理解为让所有山峰都消失不见,以此来形容自己想要逃离这个世界的愿望。而“差可一身安”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安慰和鼓励,暗示尽管世界如此混乱,但只要自己能够安然无恙,就已足够。
这首诗通过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等现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感到孤独、无助的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