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是春江绝艳船,芙蓉塘外小游仙。
偶看竹泪回双袖,全谱枫香入四弦。
细马驮来羞虢国,流莺惊起隔韩嫣。
东南亦有秦家女,白日高楼只爱眠。
【注释】
个是:即《春江夜行》,“个”是诗中人名。
绝艳:指海棠花的艳丽。船,指船上的花。
芙蓉塘外:指荷花盛开的地方。游仙:在仙境游玩。
偶看:偶尔看见。竹泪:形容竹子上露水晶莹如泪。回双袖:指泪珠滴落下来,打湿了袖子。全谱:完全奏起。枫香:指枫叶飘落时的香味。四弦:指乐器琵琶的弦数。
细马:指小马。羞虢国:指马儿害羞,不愿驮着东西远行。虢国,地名,这里借指美女。流莺:指黄莺。韩嫣:汉代人名。
东南:指江南。秦家女:指秦观之妻朝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首句写海棠,次句写舟中的景致,三句写船上女子所见,末二句写她的心情。
此诗以“个是”自名,表明作者自谦之意。诗中写船,但主要不是写船,而是写船里的人,写船里的景。诗里写到船、船里、船上的人都与海棠有关,都是海棠的化身。海棠花是诗中人最爱的景物,所以诗里处处写到海棠。诗里写到船,也主要不是为了写船本身,而是写船里的景,写船上的人。诗人在船上,看到了什么?他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江图。诗中写海棠,主要是为了突出海棠的美丽;诗中写船,主要不是为了写船本身,而是写船上的人,是为了突出船上人的娇艳。
此诗用意精巧,构思新颖。前两句写海棠,后两句则通过船上的女子来写。船中女子所见到的,全是些海棠花,而船中女子自己则是“爱其尖丽复演前意效而小变焉”,也就是在模仿前人写的《春江夜行》的基础上,稍加改动而作新诗。这首诗题为《春江夜行》,而诗中所描写的全是“海棠”。诗中写了“海棠”,就自然地引出了“春江”,因为诗中所写的“海棠”,正是“春江”中的一景。
此诗写得极为精巧细腻,可谓别具匠心。前两句写海棠,后两句又回到海棠,而前后又是相互联系,互相映衬的。前两句写的是“海棠”,后两句写的是船上的“人”,“人”也是海棠。诗中写到海棠,主要是为了突出海棠的美丽。而“海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是“春江”中的一树一花。诗中写到船,主要是为了突出船上的“人”,但“人”又是“海棠”。船中的女子看到“海棠”之美,自然也想到了船上的“人”。而船上的女子看到船中人的“娇艳”,自然也想到了船上的“花”。这样,“人”和“花”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此诗虽然写的是“海棠”,但并不是专咏海棠。从整篇来看,它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诗,但又不是一般的咏物诗。它既写出了“海棠”的“美”,又写出了“人”、“花”的“情”。
此诗虽只咏“海棠”,却能写出人、花的深情。这主要是因为诗人善于抓住最能体现海棠特点的景物加以描绘。如写花:“个是春江旧舞楼海棠花下小梁州”中的“春江”、“旧舞楼”、“海棠”、“花下”等词语,不仅写出了海棠的特点,而且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江水流淌,看到旧时歌舞楼台,看到那盛开的海棠花,闻到了那阵阵花香,听到了那清脆悦耳的音乐声。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生机、富有诗意的美好境界。
此诗虽只咏“海棠”,却能写出人、花的深情。这主要是因为诗人善于抓住最能体现海棠特点的景物加以描绘。如写人:“偶看竹泪回双袖,全谱枫香入四弦。”竹泪、枫香这两个词语,既表现了海棠花的颜色鲜艳,又表现了海棠花香气扑鼻。同时,“竹泪”、“枫香”这两个词语还巧妙地点出了船上人的身份——歌伎(竹泪指笛声,枫香指琵琶)。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自然,而且使人感到有情有韵。此外,诗中还有不少生动的形象化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如“细马驮来羞虢国”一句,不仅把歌伎比作娇美的骏马,而且把歌伎比做被君王宠爱的美人;“流莺惊起隔韩嫣”一句,不仅把歌伎比做美丽的莺鸟,而且把歌伎比做受君王宠幸的歌女。这些形象化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使人感到有情有韵,而且使人感到有景有画,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