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楼下乌欲栖,玳瑁梁间燕吐泥。
月晕圆随汉东蚌,天河倾向汝南鸡。
万方仪态华镫出,一笑横陈翠帐低。
愁见晓鸿征塞北,不知天将定辽西。
昔昔盐
鸳鸯楼下乌欲栖,玳瑁梁间燕吐泥。
月晕圆随汉东蚌,天河倾向汝南鸡。
万方仪态华镫出,一笑横陈翠帐低。
愁见晓鸿征塞北,不知天将定辽西。
注释解析:
- 《昔昔盐》: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对远征丈夫思念的诗歌,通过春日景色引发内心情感的抒发。
- 鸳鸯楼:象征一个充满爱意与期待的居所;
- 乌欲栖:描绘了夜晚鸟儿归巢的情景,隐喻思妇渴望团圆的心情。
- 玳瑁梁间燕吐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燕子筑巢的细节,象征着夫妻生活的甜蜜与和谐。
- 月晕圆随汉东蚌:利用自然现象暗喻月亮的变化,象征丈夫在外的孤独和思妇内心的不安。
- 天河倾向汝南鸡:借用神话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期盼。
- 万方仪态华镫出:形容节日或庆典时华丽的灯具点亮的场景,映射出家庭欢乐的氛围,同时也暗指思妇因丈夫不在而缺失的情感支持。
- 翠帐低:描绘一幅温馨的画面,翠色的帷帐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 愁见晓鸿征塞北:表达了思妇见到晨曦中的雁群,联想到丈夫远离战场的忧虑与不安。
- 不知天将定辽西:反映出诗人对于战争结果的不确定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未来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致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将读者的情感引向思妇的内心世界。首句“鸳鸯楼下乌欲栖”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忧郁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虽美却难以掩饰的寂寞。接下来的诗句如“玳瑁梁间燕吐泥”、“月晕圆随汉东蚌”等,则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自然画面。这些画面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是深刻反映了思妇的内心感受——她渴望团圆,却又无力回天。
诗的结构紧凑而富有韵律感,每一句都如同精心编织的图案,共同构建出一幅完整的画面。从鸟鸣到月光,从燕巢到星空,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整首诗既有外在的自然美,又有内在的情感美。这种结合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