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毫长挹袖中书,秋色寥寥寄净居。
金粟后身仍怖鸽,碧山回首漫焚鱼。
潮生白下闻仙梵,叶坠枞阳见旧庐。
谁遣汤师吟怨别,暮云江上倍踌躇。
【注释】彩毫:彩色的毛笔。挹:倒出,倾出。秋色:秋天的颜色,指秋天的风景。金粟:佛教用语,意喻人的佛性。后身:佛家语,意为来世、转世。怖鸽:害怕鸽子。碧山:青色的山。仙梵:佛经中的音声。枞阳:地名,今属安徽。汤师:指僧人。
【赏析】此诗是寄给朋友方密之的一首七绝。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方密之之间的深厚友谊,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全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彩毫长挹袖中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手持彩毫,倾注心血于书信之中的情景。这里使用的“彩毫”和“袖中书”两个词语,既体现了诗人的才情,也突出了其对友谊的珍视。
第二句“秋色寥寥寄净居”,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独自居住在清净之地,与朋友相聚的场景。这里的“秋色”和“净居”两个词语,既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第三句“金粟后身仍怖鸽”,则运用了佛教用语,表达了诗人对来世、转世的担忧。这里的“金粟”和“后身”、“怖鸽”等词汇,既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也展示了其对友情的珍视。
第四句“碧山回首漫焚鱼”,则以佛经中的音声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在青山绿水间,与朋友相会的情景。这里的“碧山”、“焚鱼”等词语,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愉与喜悦。
最后一句“谁遣汤师吟怨别,暮云江上倍踌躇”,则是以僧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不舍。这里的“汤师”、“吟怨别”等词汇,既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也展示了其对友情的珍视。而“暮云江上倍踌躇”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江上行走时,心情的复杂与矛盾。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珍惜。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