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两巢凤,巢破凤各孤。
羽仪一不作,云海空提扶。
同声复同气,我尔有是夫。
身从太丘衍,名可竹林俱。
谁能道往事,泪下凝为珠。
每感风人旨,伤哉大雅徂。
后死文未丧,先民有遗模。
愿言振高响,金石同不渝。
【译文】
两鸟双巢,一巢被拆,凤鸟各飞。羽仪已失,空自提携扶摇。同声同气,我与尔皆有如此丈夫。身随太丘衍,名可竹林俱。谁能道往事,泪下凝为珠。每感风人之旨,伤哉大雅之徂。后死者文未丧,先民有遗模。愿言振高响,金石同不渝。
【注释】
赠元孝:写给元孝的诗。元孝,作者友人。翩翩:飞翔的样子。两巢,指成对的雌雄鸟分别筑巢。巢破,指巢被拆散。各孤:各自孤独。羽仪,比喻人的仪表或风度。一不作:指失去原有的风采。云海:形容气势磅礴。提扶:扶持。同声:指音韵相同。复同气:指气质相似。我尔:你我。有是夫:像这样的人。身从太丘衍:跟随太丘衍。太丘衍,字子升,汉时人。太丘,县名,在今河南柘城西南。竹林:指《世说新语》中“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七人,常在山阴会稽郡的竹林之中饮酒赋诗。竹林,借指他们的活动场所。谁:哪。道往事:谈论过去的事。风人旨:风人之指事,即诗人寄托之意。风人,指古人。《论语·八佾篇》:“兴于《风》,诗也;立于《颂》,德也。”意指风人之旨,是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伤哉:可惜啊。大雅:古代指正声雅乐和高雅的言行。《诗经·大雅·荡》序:“荡思劳心,性命靡通,发我慈哀,忧心惨戚。”徂,往也。文未丧:文采没有丧失。先民:古代的人。遗模:遗留的典范。振,发扬。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以“赠元孝”为题,通过描写一对鸾鸟因巢被毁而各奔东西这一情景,表达了对元孝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以情动人,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值得细细品味。
首联“翩翩两巢凤,巢破凤各孤”,描写了一对鸾鸟因巢被毁而各奔东西的情景。“翩翩”一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鸾鸟飞翔的姿态,给人以优美的视觉享受。“两巢”则暗示了这对鸾鸟原本生活在一起,但如今却被迫分开。这里的“巢破”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巢的破损,更暗喻着这对鸾鸟命运的悲惨遭遇。“凤各孤”更是直接点明了鸾鸟因分而各自孤独的现状。这一联以景写情,寓情于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传达出诗人对于这对鸾鸟不幸遭遇的同情之情。
颔联“羽仪一不作,云海空提扶”,则进一步描绘了鸾鸟因分而各自孤独的现状。“羽仪”一词原指鸟类展翅飞翔的姿态,这里借指鸾鸟的仪态风度。“一不作”则表示失去了原有的风采,意味着这对鸾鸟因分而失去了往日的美好形象。“云海”则象征着浩渺无垠的天空,暗示着鸾鸟因分而孤独地飘荡在空中,无法找到归宿。这里的“提扶”则是一种比喻手法,形容鸾鸟在天空中挣扎求生的状态。这两句通过对鸾鸟仪态风度和生存状态的描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对鸾鸟不幸遭遇的同情之情。
颈联“同声复同气,我尔有是夫”,则是诗人对这对鸾鸟的赞美之情。“同声”一词原指声音和谐一致,这里借指鸾鸟的叫声悦耳动听。“同气”则表示两者气息相通,意指它们之间有着深深的默契和情感联系。“我尔有是夫”则是诗人对这对鸾鸟的评价,认为它们彼此相依相偎,共同度过风雨,如同夫妻一般亲密无间。这两句通过对鸾鸟叫声和气息的描绘,以及对鸾鸟之间关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对鸾鸟深厚情感的珍视之情。
尾联“身从太丘衍,名可竹林俱”,则是诗人对元孝的期望之情。“太丘衍”是指东汉时期的名臣张禹,字子升,号太丘长者,曾任太丘长职。他为人正直宽厚,深受百姓爱戴。“竹林”则是指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雅士聚集之地——竹林七贤的居所。嵇康、阮籍等人在此饮酒赋诗,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这里的“竹林”并非实指某地,而是借指元孝的才华与品德。“俱”则表示两者齐头并进,共同进退。这两句通过对元孝期望之情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其才华与品德的认可,又寄托了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
尾联“谁能道往事,泪下凝为珠”则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之情。“谁能道往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往事的回忆和感慨。“泪下凝为珠”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回忆往事而泪流满面的情景,仿佛泪水凝聚成了珍珠般珍贵。这两句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眼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留恋和感慨之情。
尾联“每感风人旨,伤哉大雅徂”则是诗人对风人旨的情感抒发。“风人”指的是古人,他们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旨”则表示旨趣或主旨。这里的“风人旨”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古人作品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人通过回顾古人的作品,表达了对于风人旨的深深敬意与怀念之情。这里的“伤哉大雅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逐渐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这里的“大雅”原指古代的音乐雅乐,这里借指古代的文化传统。诗人通过感叹大雅的消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忧虑与不安之情。
尾联“后死文未丧,先民有遗模”则是诗人对后人的期望之情。这里的“后死”可以理解为后人或者后来之人。“文未丧”则表示后世的文学并未消失,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影响。这里的“遗模”可以理解为遗留下来的典范或榜样。诗人通过强调后世的文学并未消失,表达了对后人应该继承和发展前人留下的优秀文学传统的期望之情。
尾联“愿言振高响,金石同不渝”则是诗人对后人的期望之情的延伸。这里的“振高响”可以理解为振奋精神、发出高昂的声音或力量的意思。“金石同不渝”则表示像金石一样坚定不移、历久弥坚。这里的“不渝”可以理解为不变、永恒的意思。诗人通过表达希望后人能够像金石一样坚定地传承和发展前人留下的优秀文学传统的愿望,进一步加深了对后人的期望之情。
此诗以送别元孝为题,通过描写一对鸾鸟因巢被毁而各奔东西的情景,表达了对元孝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以情动人,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