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虎善为富,多金致贤声。
诸侯敦币聘,都人望弓旌。
遂使里中儿,效尤转相倾。
俄闻怀璧夫,无罪干国刑。
乃知金踊跃,于人无定形。
不为庙中牺,必为粪上英。
寄言素封子,努力崇虚名。

这首诗是唐朝的诗人李峤所作。李峤(约645年-约713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初唐四杰之一。他与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齐名,并称“文章四友”,在初唐诗歌发展中有重要影响。他的诗以五言为主,兼善七言。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失题
阳虎善于积累财富,多金引来赞誉声。
诸侯敦厚地送聘礼,都城人们仰望旌旗。
于是村里的年轻人,效仿他们转相竞比。
不久听说怀璧者,无辜受到国家的制裁。
这才明白金子会跳动,它在人心中无定形。
不会成为庙堂上的祭品,必定成为粪土上的英灵。
寄言那些富贵人家,努力崇尚高远名声。

注释:
失题:题目不明确的诗。
阳虎:指春秋时期晋国的正卿阳虎,以好色而著称,后成为贪欲的代表。
富:这里指积累财富。
贤声:美好的声誉。
诸侯:指各国的诸侯王。
敦币聘:古代的一种礼节,诸侯之间互相赠送礼物表示尊重。
都人:指都市中的人们。
里中儿:村里的年轻子弟。
效尤:效仿不良行为或榜样。
俄闻:不久就听到。
怀璧夫:比喻拥有珍贵财物的人。
无罪干国刑:没有犯罪却因拥有财物而被国家判刑。
金踊跃:黄金跳动,比喻金子的价值迅速上涨。
于人无定形:对人没有一定的影响或作用。
庙中牺: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牺牲品。
必为粪上英:必须成为粪土上的精华。
素封子:指出身贫寒但通过自己努力取得富贵的人。
崇虚名:崇尚虚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关于金子的故事来隐喻社会现象。故事讲述的是阳虎如何凭借其财富和地位,引发了社会上一些人的仿效,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在这首诗中,李峤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对金钱和权力的讽刺。他指出,金子虽然在表面上闪耀,但实际上它并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作者呼吁那些出身贫穷但志向崇高的人,要努力去追求真正的价值和荣誉,而不是被表面的财富所迷惑。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问题,比如贪婪和道德沦丧。同时,它也展现了李峤作为一位文学家对于社会公正和个人价值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