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罗织得吴蚕死,裁向青楼悬近水。
旁人劝道休洗红,请解楼西收向东。
东楼初日西栖夜,夜月照人人在下。
楼前月明常入人,楼后灯悬春自嫁。
中有一人字秀兰,不长不短千娇姹。
依稀记是广陵生,意已倾城名尚亚。
送旧迎新未一年,王孙痴迷公子颠。
颠迷态尽轻相对,不爱贵人爱优辈。
一优自言最少年,浪荡梨园专取配。
不难借债转将来,金重身轻重数倍。
沉香海青作娇客,细帻连眉边窄窄。
生涯向似棹船郎,典得铜街主人宅。
初来半月当从良,池边三十六鸳鸯。
鸳鸯别对应相避,南北东西鱼乱戏。
时嗔时喜真作俳,莫往莫来终风霾。
赌去稍卖寒衣服,穷来渐渐取金钗。
别有营间名阿满,此优捖牵情不断。
须令逼下旧时人,才与重开新样春。
变云起浪多龃龉,可怜柔脂受击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名为《怀兰引》。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越罗织得吴蚕死,裁向青楼悬近水。”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越地的丝织品(越罗)被巧妙地制作成精美的衣物,这些衣物被送到青楼(妓院)去,悬挂在靠近水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展示。
第二句
“旁人劝道休洗红,请解楼西收向东。”
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穿着鲜艳红色衣物的人的不满,他们被劝说不要总是穿着红色,而是应该改变方向,向东去。
第三句
“东楼初日西栖夜,夜月照人人在下。”
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场景:在东边的楼阁上,人们享受清晨的阳光(初日),而在西边的楼阁里则度过了夜晚。月光从下往上照,使得每个人都显得美丽动人。
第四句
“楼前月明常入人,楼后灯悬春自嫁。”
这里描绘了两个场景:楼前的月光明亮地照亮了人们的面容,而楼后的灯笼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里的“春自嫁”可能是指春天自己选择伴侣,暗指春天的美丽和自由。
第五句
“中有一人字秀兰,不长不短千娇姹。”
这句诗描述了一位名叫秀兰的女性,她既不是太短也不是太长,充满了娇媚和魅力。
第六句
“依稀记是广陵生,意已倾城名尚亚。”
这里可能是回忆中的记忆,秀兰可能是来自广陵的女子,她的美貌足以让其他人感到倾倒,名声仅次于最高者。
第七句
“送旧迎新未一年,王孙痴迷公子颠。”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场景,人们不断地送走旧的王孙,迎接新的公子,但这种追求和迷恋导致了混乱。
第八句
“颠迷态尽轻相对,不爱贵人爱优辈。”
这里描述的是人们在追求时尚时的态度,他们不在乎地位高低,只喜欢那些有才华的人。
第九句
“一优自言最少年,浪荡梨园专取配。”
这句诗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优)的故事,他年轻时就学会了如何玩弄感情,专门挑选美女作为他的伴侣。
第十句
“不难借债转将来,金重身轻重数倍。”
这句诗反映了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爱情而不惜借贷,甚至将债务转嫁给别人。这种行为使得他们的债务变得非常沉重,以至于需要通过出售自己的贵重物品来偿还。
第十一句
“沉香海青作娇客,细帻连眉边窄窄。”
这里的“沉香海青”可能是指某种珍贵的香料或宝石。而“细帻连眉”则形容了一种精致的发饰,使得人物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
第十二句
“生涯向似棹船郎,典得铜街主人宅。”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的生活与一个船夫相似,他曾经拥有过铜街上的主人家宅子。
第十三句
“初来半月当从良,池边三十六鸳鸯。”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人刚来到一个地方(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妓女群体),大约半个月后就会被迫成为良家妇女,身边有十六位陪嫁的鸳鸯(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物品)。
第十四句
“鸳鸯别对应相避,南北东西鱼乱戏。”
这句诗描绘了鸳鸯在水中游动时相互躲避的情景,它们在南北东西的方向上来回穿梭,就像鱼儿一样嬉戏。
第十五句
“时嗔时喜真作俳,莫往莫来终风霾。”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讽刺和嘲笑的语气,人们时而生气时而高兴,就像一个滑稽的表演,但他们的行为总是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
第十六句
“赌去稍卖寒衣服,穷来渐渐取金钗。”
这句诗描绘了一些人因为赌博而卖掉了自己的衣物,变得更加贫穷,然后逐渐开始购买昂贵的金钗等首饰。
第十七句
“别有营间名阿满,此优捖牵情不断。”
这句话可能意味着有一个名叫阿满的特殊角色或人物,他/她与这位秀兰有着密切的情感联系。这里的“捖”可能是一个错别字,应为“牵”。
第十八句
“须令逼下旧时人,才与重开新样春。”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逼迫那些已经过时的人离开,然后重新开启新的春天。这里的“旧时人”可能指的是那些曾经受欢迎的人物或事物。
第十九句
“变云起浪多龃龉,可怜柔脂受击楚。”
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困境或挑战,就像云起浪涌时遇到的冲突一样。而“受击楚”可能指的是遭受打击或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