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须张太古弦,七弦直溯五弦前。
太和不远阴明代,飞遁长流洗耳泉。
南河未避虞鳏晦,箕山明月斯人在。
当年帝德总如春,独有秋光澹相对。
琴音微微世莫闻,罢琴惆怅月纷纷。
琴中不见箕山月,羞向他山麋鹿群。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颀。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弹琴的场景,通过描述月亮、音乐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句释义:
- 张琴须张太古弦:这里的“张琴”指的是弹奏古琴,而“太古弦”则是指古代的琴弦。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古典音乐的欣赏。
- 七弦直溯五弦前:这里的“七弦”和“五弦”可能是指古琴的不同部分或指代不同的音符,而“直溯”则意味着直接追溯到某个特定的音符或音阶。
- 太和不远阴明代:这里的“太和”可能是指宇宙间的和谐与平衡,而“阴明”可能是指夜晚的月光。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循环的理解。
- 飞遁长流洗耳泉:这里的“飞遁”可能是指逃避世俗纷争,而“长流”可能是指清澈的溪水。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南河未避虞鳏晦,箕山明月斯人在:这里的“南河”可能是指黄河,而“虞鳏晦”可能是指黑暗的时刻。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 当年帝德总如春,独有秋光澹相对:这里的“帝德”可能是指帝王的德行,而“总如春”可能是指春天的生机勃勃。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信心。
- 琴音微微世莫闻,罢琴惆怅月纷纷:这里的“琴音”可能是指古琴的音乐声,而“世莫闻”可能是指世界对此的忽视。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艺术价值的珍视。
- 琴中不见箕山月,羞向他山麋鹿群:这里的“箕山月”和“麋鹿群”可能是指自然景观中的月亮和鹿群。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自己身份的自豪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琴演奏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