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问山名识山姓,张山若个张君命。
未见留侯松子游,今看仲蔚蓬蒿盛。
蓬蒿萧萧秋满山,长松之下水潺潺。
愿君姓名皆不著,杖屦因君忘往还。

【注释】

偶问:偶然间询问。

张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为五岳之一。

仲蔚:春秋时晋国大夫士斐名仲,子名蔚,字子山。后以“仲蔚”指称晋人。此处泛指隐居山林的人。

长松:高大挺拔的松树。潺潺(chán):水流动的声音,形容水流声。

杖屦(jù jū)因君忘往还:拄着手杖步行,因为您而忘记了回家。杖屦,手杖和鞋履,代指行旅。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当时诗人在长安与韩愈、孟郊等人同游终南山。

首二句写山不在名在,言虽问及终南山,但山中无有其名者。“张”乃姓,犹人之姓,非地名也;故云“张山若个张君命”。“君”指诗人自己,“命”犹“姓氏”,意谓虽然山有名字,但山上并无此人。“未见留侯松子游,今看仲蔚蓬蒿盛”,是说以前听说终南山有张良和诸葛亮的遗迹,今天见到的是茂密的茅草和荆棘,没有见到他们的足迹。三、四两句写所见景色,用“萧萧”二字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秋满山”是说山被秋天覆盖得一片苍茫,而山上只有稀疏的茅草和荆棘,没有树木。“长松之下水潺潺”,则是说山下有一条溪流,溪水从高耸入云的大松树下缓缓流过。

五六两句写终南山的清幽景色。“愿君姓名皆不著,杖屦因君忘往还。”这两句是说自己来到此地,希望隐士的姓名不要留下痕迹,因为我也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所以才会忘记回去。“杖屦”是拄着手杖步行的意思,这里代指行旅。“因君”、“忘往还”是说因为您的存在,所以我才能忘却归途。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终南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隐者的赞美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