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渊明后者潜,眉生老矣称耕岩。
今人追古如一辙,高名应向陵阳镵。
陵阳之峰连敬亭,即今文脊栖瞿硎。
宣城纵有玄晖守,那得徵君出户庭。
我从庐岳趋黄山,避暑吴淞秋始还。
江楼远望不及往,宛然斯人苍翠间。
共是山林江海士,寄书合倩琴高鲤。
告君旧事君应喜,乞君书满泾县纸。

这首诗是赠给沈耕岩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沈耕岩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赠沈耕岩徵君

  1. 前者渊明后者潜,眉生老矣称耕岩。
  • 译文:前人渊明后有潜,如今你眉间已显沧桑。
  • 注释:渊明,指陶渊明,古代著名诗人;后者潜,可能指的是另一位诗人或隐士。眉生老矣,形容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沈耕岩经历岁月洗礼后更加成熟、沉稳的评价和赞美。通过对比陶渊明与沈耕岩,强调了沈耕岩的才华和智慧。
  1. 今人追古如一辙,高名应向陵阳镵。
  • 译文:现代人追求古人如同复制品,高名应该刻在陵阳石上。
  • 注释:陵阳,地名,可能是一个山名或地名;镵(cán),刻石。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沈耕岩追求古人精神境界的赞扬。认为沈耕岩追求的是真正的学问和道德,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同时,也暗示了沈耕岩的名声将会被永久地刻录下来。
  1. 陵阳之峰连敬亭,即今文脊栖瞿硎。
  • 译文:陵阳之峰连接着敬亭山,即今天的文脊栖瞿硎。
  • 注释: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市泾县;文脊栖瞿硎,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山峰或地名。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画面。通过将陵阳之峰与敬亭山、文脊栖瞿硎联系起来,展现了一幅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1. 宣城纵有玄晖守,那得徵君出户庭。
  • 译文:即使宣城太守有玄晖那样的才能,也比不上征君的才华横溢。
  • 注释:玄晖,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徵君,指沈耕岩。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沈耕岩才能的极高评价,认为即使在宣城这样的大郡也有太守,但仍然比不上沈耕岩的才华。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沈耕岩的极高尊重和认可。
  1. 我从庐岳趋黄山,避暑吴淞秋始还。
  • 译文:我从庐山出发去黄山避暑,直到秋天才回到吴淞。
  • 注释:庐岳,可能是庐山;黄山、吴淞,都是地名。
  • 赏析:此句描述了诗人为了避暑而前往黄山的经历。通过描述从庐山出发到黄山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追求自然、享受生活。
  1. 江楼远望不及往,宛然斯人苍翠间。
  • 译文:站在江边的楼上远望不如从前,仿佛看见这个人在苍翠之间。
  • 注释:江楼,可能是一座楼阁;宛然,仿佛;斯人,这个人。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怀念之情。通过站在江边的楼上远望,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变化和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沈耕岩这位知己朋友的深深思念。
  1. 共是山林江海士,寄书合倩琴高鲤。
  • 译文:我们都是山林江海之间的士人,书信往来要借助琴高鲤来传递。
  • 注释:琴高鲤,是一种古代的通信方式;这里比喻用琴声传递书信。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书信往来的重视和珍视。通过使用琴高鲤这一形象的比喻,强调了书信在沟通双方感情和传达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沈耕岩这种独特通信方式的喜爱和赞赏。
  1. 告君旧事君应喜,乞君书满泾县纸。
  • 译文:告诉你一些旧事你应该会高兴,希望你能把满满的书信都给我。
  • 注释:泾县,地名,可能是一个县名;书满,意思是书信很多。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沈耕岩深厚的友谊和感激之情。通过告诉沈耕岩一些旧事并希望得到他的回信,诗人展现了他对这段友谊的珍重和期待。同时,也希望沈耕岩能够通过书信与他分享更多快乐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