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期竹林下,相问竹皮冠。
况是萧萧鬓,华簪非所安。
端居崇朴素,危坐对檀栾。
唯有湘江上,三闾时一弹。
【注释】
箨(tuò)冠:用竹皮制成的帽子。箨,竹笋外层的皮壳。
相期竹林下:相约在竹园中相见。期,约定。
相问竹皮冠:互相问候对方的竹皮帽。
萧萧鬓:形容头发稀疏的样子。萧萧,稀疏的样子。
华簪(zān):用羽毛装饰的头饰。
端居:安居。
危坐:端正而坐。
檀栾(huán lú):树木的斑纹。这里代指树木斑驳的样子。
三闾:指屈原,因楚国大夫屈原死后,人们为怀念他,在沅湘一带以渔猎为生的人,常在船上载上鱼篓、酒壶和祭器,祭祀屈原,并把船桨插在地上,以便捕鱼时能保持船的平稳。后来就把这一习俗叫做“投粽子”“赛龙舟”。这里泛指端午节。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了一个清贫自守、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全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新淡远,表现了作者恬静淡泊的心境。
开头两句写与友人约定在竹林下见面,相互间互致问候。诗人在朋友面前脱下华丽的帽子,换上一顶竹皮帽,以示清贫。接着诗人又写了自己喜欢清静,不愿做官,宁愿在山野里隐居,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中间四句主要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人说,自己喜欢住得高高的,坐在高高的山岩上,对着苍翠的树木和斑驳的岩石,欣赏那大自然的美。而最让他感到惬意的还是那些在端午佳节时到江中去捕鱼的人,他们常常驾着小船到江心去打鱼,然后把船划到岸边,把鱼篓中的鱼放回江水中。
最后一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情趣是热爱山水田园,热爱劳动人民。
这首诗虽然写得比较平淡,但它却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