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照千峰出,飞烟万壑沉。
三秋逢令节,九日盍朋簪。
花雨清禅榻,松风起梵林。
庐山如可社,长此赋登临。
【注释】
正觉寺:在江西庐山。令节:良辰佳节,指九月九日重阳节。盍(hé):何不,怎么不。社:古代的一种祭祀土神的仪式。登临:登上高处远望,这里指登高赏景。
【赏析】
《正觉寺》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绝,作于初入仕途之时。这首诗描写了初秋时节正逢佳辰佳节的庐山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山水之美的喜爱之情。
首句“返照千峰出”,描绘出山间晚霞映照出的千峰美景,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次句“飞烟万壑沉”,则将万壑之间的烟雾缭绕、弥漫升空的景象形象地展现出来。这两句诗以“返照”与“飞烟”两个意象为画面主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句“三秋逢令节,九日盍朋簪”,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之际,与友人相聚共度佳节的愿望。其中,“三秋”指的是秋季三个月的时长,而“令节”则是指美好的节日;“盍”是何不的意思,“朋簪”则是朋友结伴的意思。这句诗通过表达对美好节日的向往和与友人共度佳节的愿望,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美丽景色与深厚文化底蕴。
第四句“花雨清禅榻”,“花雨”即花瓣飘落如雨,“禅榻”则是指僧人打坐修行的地方。这句诗通过描绘花瓣飘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佛教文化对人们心灵的影响。
第五句“松风起梵林”,则是描绘了松林中吹来的清风和梵音相融的景象。这里的“梵林”是指僧侣修行的场所,而“松风”则是一种自然之声。这句诗通过描绘松林中的自然之声和佛教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美丽景色与深厚文化底蕴。
第六句“庐山如可社,长此赋登临”,则是表达作者对于庐山美景的赞美和留恋之情。这里的“庐山”指的是庐山本身,而“社”则是指古代祭祀土地神的仪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长期居住在庐山并在此欣赏美景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佛教文化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