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迎上沧水,檐挂老香云。
隔岸归蒲供,重林隐梵文。
客寻鸥鹭迹,僧混鹿麋群。
虽复嚣尘境,人天路自分。

【注释】

过:经过,拜访。白业庵:即白业寺,在浙江杭州西湖西南。沧水:指钱塘江。老香云:指寺院里的香烟。重林隐梵文:指深山里传来诵经的声音。客:客人。寻:寻找。鹭鸶、鸥鸟、獐鹿:泛指山林中的飞禽走兽。嚣尘境:纷杂的尘世。人天路:佛教语,指人世间的道路。分:分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访杭州西湖之畔著名古刹白业寺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色的美丽与人文环境的宁静。作者以“门迎上沧水,檐挂老香云”起句,描绘出寺庙门前的沧浪水和挂在屋檐上的袅袅香烟,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寺庙宁静而祥和的画面。

“隔岸归蒲供”,则进一步描绘出寺庙周围丰富的生态环境,归蒲,即归巢的野鸭,这里指代野凫;供,指供奉,供献。野凫在河岸边自由自在地飞翔,仿佛是对寺庙的一种供养或祝福。“重林隐梵音”,则是对寺庙内部环境的描述。重林指的是茂密的树林,梵音指佛教经文的诵读声。在深林之中,可以听到僧侣们诵读经文的声音,显得十分宁静而庄严。

诗人写到自己作为客人来到寺庙,寻找鸥鹭等飞禽走兽的痕迹;而僧人则与鹿麋等野生动物混在一起,彼此不分彼此。这里的“客”、“僧”分别指自己和僧侣,“鸥鹭”、“鹿麋”分别指飞禽走兽。通过对比两者的相处方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虽复嚣尘境,人天路自分”,虽然身处喧嚣尘世之中,但依然能够领悟到人与佛、人与天之间的界限,这反映了诗人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全诗通过对寺庙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