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秋将半,埋光及晓钟。
潮停望舒御,桂尽吴刚锋。
掩抑悲银兔,清辉付烛龙。
何由厉枉矢,夭鸟在高墉。
【注释】
甲子:指农历七月三十日。八月十四夜:指七夕之夜,古代传说牛郎织女在这一天相会。
埋光:月食时月亮被云遮住。及晓钟:直到天明才消失。
潮停:潮水停止。望舒:神话说月中有蟾蜍,能圆缺。御:帝王,天子。
桂尽吴刚锋:用《博物志》的话来说,就是砍树的人把桂树都砍完了,吴刚也没法下手了。
掩抑悲银兔:指月光暗淡,好像银兔(月)被压抑一样。
清辉付烛龙:蜡烛的光亮被月华所掩盖。烛龙:传说中的火神,这里指月亮。
厉枉矢:射中邪曲不正之箭。厉,通“砺”,磨利。
夭鸟在高墉:比喻贤人隐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月蚀的诗。首联写月全蚀时的情景,颔联写月偏食时的情景,颈联写月全蚀后的景象,尾联写月全而复圆时的情景。
这首诗是借月蚀写人间的变迁、社会的不平和贤人的隐居,反映了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现实。
前四句描绘月食发生时的情景。首联写月食开始时的景象,月食刚开始发生,月亮被云遮得严严实实,光芒黯淡无光,连天亮时才能看见月亮。颔联写月食进行时的景象,月亮被遮蔽到一半,就象被砍断一样,月亮的光辉也被切断了。颈联写月食结束之后的景象,月亮重新露出来,就像银兔受到压制一样,光辉不再。尾联写月食结束后的景象,月亮又完整地出现了,就像蜡烛的光芒被掩盖。整首诗以月食为中心意象,通过月食的发生、进行、结束和重现,描绘出一幅幅变化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叹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