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疲马白门游,五纛今看据上头。
草檄远传东弱水,援弓直过古蓬丘。
貔貅绝塞三千旅,精卫中原八百州。
若向扶馀见洪客,应将国恨解吴钩。

【解析】

1.寄:写给。汪孺慕参戎:汪孺慕,即汪古松,字孺慕,明末清初诗人。参戎,指将军。2.五纛今看据上头:五纛,指旌旗。据上头,指高踞在上头。3.草檄:写讨伐檄文。4.援弓直过古蓬丘:援弓,指拉弓射箭。古蓬丘,指蓬山,神话中的蓬莱山,这里代指北方。5.貔貅绝塞三千旅:貔貅,指猛兽,这里指勇猛的军队。绝塞,指边境。6.精卫中原八百州:精卫,古代传说中的鸟名。传说中精卫填海的故事。8.若向扶舆见洪客:扶舆,指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山。洪客,指大江。9.应将国恨解吴钩:应,应该。国恨,指国家之恨。解吴钩,比喻消除心头之恨。

【答案】

译文:去年马儿疲累地在白门游玩,如今看到五色战旗已高高悬挂在城头上。写来讨伐檄文的文书传遍了远方;拉弓引弦射箭,越过古蓬山(指北方)到达战场。军队浩浩荡荡,有三千之众,像精卫那样填海;把收复中原失地作为己责,决心消灭敌人。如果见到大敌,我定会像大禹治水一样消除心头之恨,用吴国的宝剑斩断仇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友人告别后奔赴战场,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情。

首句“去年马儿疲累地在白门游”,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白门”即白门楼,位于南京秦淮河北岸,为孙权修筑,孙权曾于此宴集百官,作《登冶城》诗。这里借“白门游”暗喻诗人当时正在长安任职。“五纛今看据上头”,以五色大旗高悬表示凯旋之意,也暗含着对友人此行胜利归来的期望。“五纛”,指五色的旌旗。“据上头”,指占据最高处。这里既暗示了战争的胜利,也暗示了诗人即将奔赴战场。

颔联“草檄远传东弱水,援弓直过古蓬丘”,意思是说,写好的讨伐檄文已经远远传到了遥远的东方弱水(即今青海湖),拉弓引箭直穿过古蓬(今山东蓬莱)山。“弱水”是传说中溺死的鬼所乘船停泊的地方,“蓬丘”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两句的意思是:写好的讨伐檄文已经送到遥远的东方去,拉弓引箭直穿古蓬山(指北方)。“草檄”即起草讨伐敌军的公文;“援弓”即拉开弓箭,准备战斗。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已经写好了讨伐檄文,送到遥远的东方弱水(即青海湖)去了;我也拉起了弓箭,准备直接穿越古蓬山(指北方)去作战了。这里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战争胜利的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他随时准备为国家立功的决心。

颈联“貔貅绝塞三千旅,精卫中原八百州”,意思是说,我率领的军队浩浩荡荡,已有三千之众;收复中原失地作为己责,决心消灭敌人。“貔貅”是猛兽的意思,这里泛指勇士。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的军队勇往直前,已经占领了三千个要塞;我将竭尽全力收复中原失地,作为自己的责任和职责。

尾联“若向扶舆见洪客,应将国恨解吴钩”,意思是说,如果能够见到大敌,我定会像大禹治水一样消除心头之恨,用吴国的宝剑斩断仇恨。“若向扶舆见洪客”,意思是说,如果能够见到大敌,我会像大禹治水一样消除心头之恨;“洪客”,大江的别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我能够见到大敌,我会像大禹治水一样消除心头之恨;我要用吴国的宝剑斩断敌人的心。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我能够见到大敌,我会像大禹治水一样消除心头之恨;我要用吴国的宝剑斩断敌人的心。

此诗通过送别友人赴边关征战,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