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去四十日,家无消息传。
江头人不到,客旅眼徒穿。
当暑衣无葛,愆期榻有毡。
何当来土物,免使贷盐钱。
【注释】
望家信不至:盼望着家里的书信,但是没有收到。
船去四十日:离家已四十天了。
江头人不到:江边没有人。
客旅眼徒穿:客旅之人,眼巴巴地看着,时间白白地流逝。
当暑衣无葛:当夏天的时候,衣服都是用葛布做的。
愆期榻有毡:愆就是逾期,床铺里放着毡子(垫被)。
何当来土物:何时才能得到家乡的土产呢?
土物:这里指家乡的物品,特指盐。
【赏析】
这首诗是写思家之情的。诗中表达了久别他乡,渴望早日回家的心情。首句点明“望”字;二句写“信不至”,突出了思家之切;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异乡,而家人音讯全无,更显思家之情切;五、六句写天气炎热,想借葛布制衣,因缺盐,只好买些毡子当被盖,突出了思家之苦;最后两句写自己多么希望能早些得到家乡的物品,以解思乡之苦。
诗的前两联是写诗人久别他乡,日夜思念亲人的情景。“船去四十日”,是说离家已四十天了;“家无消息传”,是说家中没有一点消息传来。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难和对家乡亲人的殷切思念之情。第三联“江头人不到”一句,写诗人远在他乡,却看不到一个亲人的身影。“客旅眼徒穿”,更是将思乡之情写得深沉动人。第四联“当暑衣无葛”一句,诗人想象着自己身穿葛布衣服,可现在却是“愆期榻有毡”,因为缺少盐,只得购买毡子做被子来代替。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思乡之苦。
诗的后两联是写诗人急切盼望早日归家的愿望。最后两句“何当来土物”,诗人设想着何时能够买到家乡的土产——盐。“免使贷盐钱”,则是诗人的心愿,他希望能早日回乡,不再为缺盐钱而发愁。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深沉,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