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冰霜撚作花,飘然态度擅天涯。
绮琴声寂存瑶柱,纤指娇盈出绛纱。
自信素娟忘俗状,肯从朱粉向人夸。
玉桥游冶今何似,徒对遗簪忆帝家。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春游中偶然见到一枝玉簪花,于是即景赋诗。诗前两句写玉簪花的风姿。“谁把冰霜撚作花”,“撚”字用得极妙,它不但写出了玉簪花的形态,也写出了作者的感受。“玉簪花”本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花朵细长,形似玉簪,故称“玉簪花”。由于它不结籽,也不开花,所以人们很难想象它有什么样的姿态。但诗人却从它那洁白无瑕、晶莹如玉的外表想到了冰霜。这种联想很新奇,也很巧妙。因为冰霜是冷的,而玉簪花又是冷色调的,二者相加,就给人以冷艳的感觉,从而表现出玉簪花清高脱俗、冰肌玉骨的风韵。接着,诗人又用“飘然态度擅天涯”来赞美玉簪花的风姿,说它傲岸独立、超然物外的姿态足以傲视天下所有花卉。

第三句“绮琴声寂存瑶柱”,写诗人在赏玩玉簪花时的心情。这里用了“绮琴”、“瑶柱”这两个意象。“绮琴”是指精美的琴,这是诗人用来比喻玉簪花的;而“瑶柱”则是指玉制的琴柱,这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手指的。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自己弹琴时手指的动作与玉簪花的姿态相似,实际上是说玉簪花的风姿使自己想起了弹奏绮琴时的情致,从而抒发了自己的感慨。“纤指娇盈出绛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欣赏玉簪花时,诗人情不自禁地用手指轻轻地拨动,好像在弹奏一曲《霓裳羽衣曲》似的,而自己则仿佛成了那位仙女。“绛纱”是红色的丝织品,这里用它来形容手指的红色,以突出手指的纤细和柔软。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玉簪花的赞赏之情。

第四句“自信素娟忘俗状”,写诗人对玉簪花的喜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相信自己的素白之貌能够忘记世俗的容颜。“素娟”指白色的美人,这里用来比喻自己;“俗状”即世俗的容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玉簪花的喜爱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自我欣赏之情。“肯从朱粉向人夸”,意思是说玉簪花不愿意像那些庸俗的花一样去迎合世人的眼光,去向人们夸耀自己的美丽,而是保持自己的本色。这句诗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玉簪花的赞赏之情。

最后一句“玉桥游冶今何似,徒对遗簪忆帝家”,写诗人面对如今冷落无人的玉簪花,不禁想起当年皇帝家的繁华景象,而如今只剩下了这一枝玉簪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的玉簪花已经没有人欣赏了,就像曾经繁华一时的帝王生活已经过去一样。诗人通过对玉簪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现实冷漠的感慨。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绘了玉簪花的美丽,还通过玉簪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玉簪花的赞美和对自己身世的思考,抒发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