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喜扶藜过这津,由芜初日崔喧春。
暖生钓笠堪乘艇,雨足耰锄又趁人。
晴霭霁馀千嶂锦,晚风睛卷半溪云。
招提路在梅花外,发髴鸾笙入坐闻。

注释:

晨喜扶藜过这津,由芜初日崔喧春。

清晨喜欢扶着藜杖走过这个渡口,春天的气息从芜杂的田野里传来。

暖生钓笠堪乘艇,雨足耰锄又趁人。

温暖的阳光足以撑开鱼竿,充足的雨水让耕田的农具又可以派上用场。

晴霭霁馀千嶂锦,晚风睛卷半溪云。

晴朗的天空映出千山的锦绣,晚风吹来半溪的云被卷起。

招提路在梅花外,发髴鸾笙入坐闻。

招提寺的路在梅花丛中,仿佛听到了鸾笙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溪居时写的十咏之一,描绘了春天乡村的美景和宁静的生活。

首句“晨喜扶藜过这津”,描写了清晨时分,诗人高兴地扶着藜杖走过渡口的情景。这句诗通过“晨喜”和“扶藜”这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

“由芜初日崔喧春”,描述了春天的早晨,田野里的芜杂植物被阳光照射得生机勃勃,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句诗以“崔喧”来形容春天的气息,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暖生钓笠堪乘艇,雨足耰锄又趁人”,描绘了春天的天气变化。暖阳升起后,适合打渔,而雨后的土壤松软,适合耕种。这句诗通过“暖生”、“雨足”两个细节,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勃勃。

“晴霭霁馀千嶂锦,晚风睛卷半溪云”,描绘了晴朗天空下的景色。晴空万里,远处的山峰如同一幅精美的锦缎,而夕阳西下时,半溪的云雾被晚风吹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句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招提路在梅花外,发髴鸾笙入坐闻”,描述了寺庙的道路和周围环境。招提寺的路在梅花丛中,仿佛能听到鸾笙的声音。这句诗通过“招提路”和“鸾笙”两个细节,展现了寺庙的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乡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