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岭曾悬想像歌,今期一宿未能过。
星辰果似何时见,爝火空疑此夜多。
表碣藓苔迷翰墨,乡坊烟月憩松萝。
怀贤又切西江路,惆怅东风向逝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时,要通过逐句解读,把握诗的内容和情感。
“象岭曾悬想像歌,今期一宿未能过。”第一句写诗人曾设想在象岭下吟唱《白雪》,现在终于有机会到象岭一游了,但因故不能过夜。“象岭”即指象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西南沿海,是宁波的著名风景区。诗人以“象岭曾悬想像歌”,表明自己有美好的憧憬,而“今期一宿未能过”,则说明自己的美好憧憬落空了。“想像歌”中的“想”,指思念;“象”是比喻,指象山,“歌”是吟咏、歌唱之意。诗人在想象中,把象山当作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境界,他希望象山成为自己吟诵《白雪》的场所,并在这里过一夜。
“星辰果似何时见,爝火空疑此夜多。”“星辰”指天上的星星。这两句意思是:星星好像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我的小火把(火炬)好像在今夜特别明亮。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自己渴望象山的心情。诗人把自己比作一个孤独的旅人,在黑暗中点燃一支小火炬,虽然渺小微弱,但是能照亮自己的前行之路。“星星”“星辰”,都是天体,但“星宿”一词专指星星。“果似何时见”,表示诗人盼望星星出现。“爝火”,是古代一种小火炬。《庄子·列御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陆德明正义:“言吹气呼出、吸气入也,吐旧物、纳新物也。……言吐故、纳新之妙,若火然也。”所以“爝火”就是小火把的意思。“虚”字写出诗人内心的空虚寂寞之情。“此夜多”,表示诗人盼望星星出现,而实际上星星是不会出来的,只是虚妄地盼望星星出现。诗人把这种愿望表达得非常真切感人。
“表碣藓苔迷翰墨,乡坊烟月憩松萝。”“表”,通“壁”。这两句意思是:石碑上的苔藓已经长满文字,使文字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字迹;家乡的小街小巷里笼罩着朦胧的烟雾,只有月光下的松枝和松萝显得格外清晰。这两句写诗人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景象,心情十分沉重。“表碣”即碑刻、墓碑,“藓苔”指苔藓,“翰墨”指书写的文字。这两句的意思是:石碑上的苔藓早已长满了文字,使文字变得模糊,难以辨认清楚,只能隐约地看到石碑上的文字。“乡坊”指乡村的街巷,“烟月”指淡淡的夜色。这两句的意思是:家乡的小街小巷里弥漫着淡淡的烟雾,唯有月光映照下的松枝和松萝显得格外清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看到家乡的景象,内心沉重的感受。
“怀贤又切西江路,惆怅东风向逝波。”“西江”,指长江。这两句意思是:我更加怀念那位贤人,他正在西江那边行走;然而却不知他在何处,只觉惆怅地眺望着向东逝去的江水。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更加怀念那位贤人,他在西江那边行走;然而却不知道他在何处,只能惆怅地望着东去的江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怀念那位贤人的心情。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诗人来到象山,看到象山的美景,却因故不能留宿。五、六句写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感受。“怀贤”一句,诗人自问自答:贤者在哪里呢?他正在西江那边行走;然而却不知他在何处,只能惆怅地望着向东逝去的江水。后四句写诗人看到家乡的小街小巷,被淡淡烟雾笼罩着,只有月光下松树的影子显得格外清晰,诗人感慨地写下诗句“表碣藓苔迷翰墨”,“乡坊烟月憩松萝”。最后两句写诗人更加怀念那位贤人,他正在西江那边行走;然而却不知道他在何处,只能惆怅地望着东逝的江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情怀和对贤人的怀念之情。
【答案】
期宿象冈书院不果因怀善山先生
像岭曾悬想像歌,今期一宿未能过。
星辰果似何时见,爝火空疑此夜多。
表碣藓苔迷翰墨,乡坊烟月憩松萝。
怀贤又切西江路,惆怅东风向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