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居忘澹泊,对酒肯蹉跎。
客里春光异,京中世味多。
不辞惟药物,难遣祇诗魔。
薏苡行吟失,羞称马伏波。
《寓金台答东道蒋十二秀才》是明代诗人陶益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的独特见解。其内容如下:
离居忘澹泊,对酒肯蹉跎。
客里春光异,京中世味多。
不辞惟药物,难遣祇诗魔。
薏苡行吟失,羞称马伏波。
接下来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诗歌原文:
离居忘澹泊,对酒肯蹉跎。
客里春光异,京中世味多。
不辞惟药物,难遣祇诗魔。
薏苡行吟失,羞称马伏波。译文注释:
- 离居忘澹泊:离开家乡后忘却了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 对酒肯蹉跎:面对酒却愿意消磨时光,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 客里春光异:在异乡感受到的春天景色与家中不同。
- 京中世味多:在京城中感受到了更多的世俗气息。
- 不辞惟药物:尽管身体需要药物调理,但并不以此为耻。
- 难遣祇诗魔:难以摆脱诗歌创作带来的诱惑。
- 薏苡行吟失:因为过度写诗而误了本职工作(可能是官职或职责)。
- 羞称马伏波:因不能像古代著名的将领马伏波那样立下功勋而感到羞愧。
- 赏析:
- 离居忘澹泊:诗人描绘了一种远离家乡后的心境转变,从最初的淡然自若逐渐转变为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这种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 对酒肯蹉跎:这里的“对酒”可能象征着诗人在艰难时刻的自我慰藉,而“肯蹉跎”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接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乐观态度。
- 客里春光异:通过对比家乡与京城的不同感受,诗人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敏感度,以及对不同环境下生活状态的深刻观察。
- 京中世味多:诗人在京城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情的冷暖,这些经历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不辞惟药物: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健康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诗人宁愿依靠药物维持身体健康,也不愿意为了名利而牺牲生命。
- 难遣祇诗魔: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被诗歌的魅力所吸引,甚至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这表明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专注。
- 薏苡行吟失:这一行为虽然是出于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但却可能因此耽误了正业,导致诗人在名誉和责任之间陷入了矛盾。这体现了诗人在追求文学梦想与现实责任之间的挣扎。
- 羞称马伏波:诗人以古代名将马伏波为榜样,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然而,由于自己的失误或局限,诗人感到惭愧,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反映出诗人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和对成功的渴望。
-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陶益(一五二? —一六?),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陶益的仕途经历有关,他在官场中经历了起伏和挫折,因此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和情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陶益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
这首《寓金台答东道蒋十二秀才》不仅展示了诗人陶益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体验,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深入解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