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常年五日朝,临江鼓吹客愁消。
浴兰倒著荷衣缓,戏草回看荇带遥。
里开竞传朱挽索,榔桡争夺锦缠幖。
只今寂寂缘何事,不久钱塘又弄潮。
【注释】:
庚午岁:元和八年,即公元823年。
五日朝:端午节。
临江:靠近江边。
鼓吹:古代乐器合奏,此处指音乐。
客愁消:因音乐而消解了旅途的寂寞和愁思。
浴兰:古人端午节有插戴香草的习俗。
倒著荷衣缓:穿着荷花衣裳慢慢走动。
戏草:在草上玩耍。
荇带遥:长满荇菜的水面。
里开:当地百姓。
朱挽索:用红色的绳索。
榔桡:船桨。
竞传:争相相传。
钱塘:今浙江杭州。弄潮儿:在钱塘江边游玩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和八年端午节作的,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端午这一节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既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也表现出了诗人忧国忧民、关注民生疾苦的高尚情怀。
首联“记得常年五日朝,临江鼓吹客愁消”,诗人回忆起往年每逢端午节,都会到江边去观赏龙舟比赛,并听民间艺人演奏各种乐曲,以寄托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之情。然而现在却只能独自面对江风,感受着那份孤独与凄凉。
颔联“浴兰倒著荷衣缓,戏草回看荇带遥”,诗人在江边漫步时,看到江面上长满了荇菜的水面,便想起了小时候在家乡时的快乐时光。那时他们经常在江边的草地上玩耍、捉迷藏等游戏,而如今却只能独自对着那片曾经熟悉的土地发呆,那种感觉真是让人难以言表。
颈联“里开竞传朱挽索,榔桡争夺锦缠幖”,诗人看到当地的居民们为了争夺端午节的礼物而争斗不休,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手段。这种场景让诗人感到非常痛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些为了利益而互相残杀的人们深感失望。
尾联“只今寂寂缘何事,不久钱塘又弄潮”,诗人感叹如今的端午节已经变得寂静无声了,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与欢腾。他不禁思考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是因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人们不再珍惜这个传统节日了吗?或许吧!因为只有真正懂得珍惜的人才会去关注它的意义所在。而对于那些只知道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只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