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病归来少识邻,枕流漱石隔嚣尘。
惭无白酒堪为醉,赖有青山肯寄贫。
谢病用前韵
陶益诗篇,领略山水之趣与心境之静
- 诗歌原文
谢病归来少识邻,枕流漱石隔嚣尘。
惭无白酒堪为醉,赖有青山肯寄贫。
- 译文注释
- 译文:
我因病回家休养,与邻居们接触不多,只能躺在溪边,看着流水和岩石,隔绝了世俗的喧嚣。
惭愧自己没有美酒可以喝,无法像别人一样畅饮庆祝。
幸好我有青山相伴,它愿意与我分享这份清贫的生活。
- 注释:
- “谢病”意为因病因故请求休假或辞职;“归来”指的是诗人返回家中。
- “枕流漱石”形容诗人在溪边休息的场景,枕卧在溪水中,以石头为床,享受自然之美。
- “嚣尘”指世间的喧嚣和尘埃,表示诗人避开了尘世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
- “白酒”代指酒,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饮酒的渴望但未能实现的情感。
- “青山”代表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诗人将之视作朋友,表达了对自然的依恋之情。
- 赏析
-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的生活场景和心理状态。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尽管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诗人仍然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无法像其他人那样享受物质上的富足。然而,他并不羡慕那些世俗的成功和繁华,而是选择与自然和谐共存,过一种简朴而满足的生活。
- 情感:
整首诗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虽然生活中缺乏物质上的丰富,但他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心灵的充实和平静。通过对山水的亲近,诗人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实现了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 艺术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枕流漱石”与“嚣尘”的对比,突出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化的愿望。
- 拟人:诗人将自己比作山中的一块石头、溪边的一滴水,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象征与隐喻:青山作为诗人的“朋友”,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独立。
- 文化背景:
陶益生活在明代,这是一个社会动荡和个人思想日益觉醒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探索如何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理想世界。陶益的诗歌创作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他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和体验,还体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通过对山水的描绘,陶益传递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这是当时文人士大夫共同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