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已微绿,梅萼亦多时。
一月僧高卧,满城人未知。
恐消枝上雪,故作雨前期。
莫道休文病,兰桡清夜移。
【注解】:
- 湖光已微绿:湖水已经微微呈现出绿色。
- 梅萼亦多时:梅花的花萼也已经开放很久了。
- 一月僧高卧:一个月前的和尚还在床上高枕无忧。
- 满城人未知:整个城市的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 恐消枝上雪,故作雨前期:恐怕要融化掉树上的雪,所以提前下起了雨。
- 莫道休文病,兰桡清夜移:别以为我因为生病而懒散,夜里划着船在清凉的水中游玩。
【译文】:
湖面已经微微泛出绿色的波纹,盛开的梅花也开放了很久了。
一个月前的那个和尚还躺在床上睡觉,全城的人都还不知道这件事。
恐怕要融化掉枝头的积雪,所以提前下了雨。
别以为我因为生病而懒散,夜里划着船在清凉的水里游玩。
【赏析】:
这首《夜过沈子起邀去看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设问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一句“湖光已微绿,梅萼亦多时。”描绘出湖面微微泛出绿色,而梅花也已开放很久的景象。这里的“湖光”是指湖水,“梅萼”则是梅花的花萼,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这些景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
第二句“一月僧高卧,满城人未知。”则是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与周围人们的不同。“一月僧高卧”指的是和尚已经在床上休息了一个月,而“满城人未知”则表示周围的人都不知道这件事。这里的“僧高卧”既指和尚的生活状态,又隐含了时间的流逝;而“满城人未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第三句“恐消枝上雪,故作雨前期。”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天气的变化与诗人的心情相联系。“恐消枝上雪”指的是诗人担心冬天的严寒会消融掉树枝上的积雪,而“故作雨前期”则是诗人故意提前下雨以减轻寒冷的影响。这一部分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最后一句“莫道休文病,兰桡清夜移。”则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休文”是指唐代诗人鲍照,他的《芜城赋》中有“春草如积,秋叶如山”的句子,这里用以代称鲍照的诗作。诗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朋友才华的认可和赞赏之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比喻和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