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绕瞻阶树,鸡栖入省台。
蒙烟仙署合,悬月琐闱开。
伏枕南天远,听笳北地哀。
潘生应发变,司马倍肠回。
为木同先伐,积薪异后来。
无言秋夜永,申旦自徘徊。

注释:

  1. 鹊绕瞻阶树:有喜鹊围绕着台阶上的树木。
  2. 鸡栖(qī)入省台:公鸡进到朝堂的平台上。
  3. 蒙烟仙署合:云雾缭绕的官署门紧紧关闭。
  4. 悬月琐闱开:悬挂着的月亮门户打开。
  5. 伏枕南天远:躺在南边,仰望天空很远。
  6. 听笳(jiā)北地哀:听着北方传来的笳声。
  7. 潘生应发变:潘生应当发生变故。
  8. 司马倍肠回:司马感到悲痛而心肠翻涌。
  9. 为木同先伐:为了木头被先行砍伐。
  10. 积薪异后来:积累的柴禾与后来的不一样。
  11. 无言秋夜永,申旦自徘徊:沉默不语的夜晚很长,第二天早晨又独自徘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深意的秋夜景象。诗中的“秋夜直省中”一句,点明了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地点是在官府之中,这种场景本身就充满了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气息。诗人通过描述喜鹊环绕、公鸡进入的场景,表达了对朝廷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通过对“蒙烟仙署合”、“悬月琐闱开”等细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同时,“伏枕南天远,听笳北地哀”两句,则将诗人的视野从朝廷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之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内心的忧虑。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自己的处境,用“为木同先伐”来形容自己的无奈,而“积薪异后来”,则暗示自己的命运与其他人有所不同。这里的对比,既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认识,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无言秋夜永,申旦自徘徊”来结束全诗,表达了他在秋夜里的孤独和迷茫。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默默地在夜晚里徘徊。这种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也传达了他对未知未来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深沉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