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日郊关迥,寒冬筋骨劳。
不知临旷野,何事走平皋。
斜路孤村引,空园乱木高。
岁阑今去卧,谁认在蓬蒿。

【注释】

晚出曹门北道:傍晚走出曹门,向北行进。曹门,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

晚日郊关迥:傍晚时分,夕阳映照着郊外的道路,显得十分空旷。郊关,指通往郊外的道路。

寒冬筋骨劳:寒冬时节,天气严寒,筋骨都感到疲惫。筋骨,人的筋骨。

不知临旷野,何事走平皋:不知道为何来到这旷野之地,为什么要行走在这平缓的山岗上。

斜路孤村引,空园乱木高:斜路上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空旷的园子里杂草丛生,乱树参天。

岁阑今去卧,谁认在蓬蒿:岁月已尽,如今只能躺在这荒野之中,谁会认得我这个人。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诗人由长安出发,暮春时节,经过漫长的旅途,抵达了荒凉偏僻的北道边荒僻的山冈。这里没有行人,也没有炊烟,只有一阵阵寒风扑面而来。他站在荒原上,放眼远望,只见夕阳西下,一片空旷的原野展现在眼前。此时,他心中百感交集,不禁感慨万端。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晚出曹门北道”,点出了自己是在黄昏时分离开长安城的。“曹门”是唐代长安城西门的名称。“晚出”表明自己是在傍晚的时候离开的。“北道”则说明自己是从长安城往北方向行进的。这句诗既交代了自己的出行时间、地点和方向,又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晚日郊关迥,寒冬筋骨劳”。这里用到了两个关键词:“晚”、“迥”。这两个词不仅描绘了时间的背景,也烘托出了作者的心情。“迥”字更是将夕阳映照在旷野上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寒冬筋骨劳”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所承受的痛苦。这句诗既写出了环境之恶劣,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颈联“斜路孤村引,空园乱木高”。“斜路”和“孤村”都是描写环境的词汇,它们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荒凉而又孤独的氛围。而“空园”一词则更增添了一份萧瑟之情。这句诗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尾联“岁阑今去卧,谁认在蓬蒿”。这里的“岁阑”指的是一年的时光即将结束,而“蓬蒿”则是指杂草或野草。这句诗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已经年老体衰,无人再认识自己了。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身处异乡、孤独无助的形象。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很大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