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重阳萼,天留十月开。
不知陶靖节,仍为菊花来。
清浊从头有,浅深宜自栽。
半酣花压帽,新月澹城隈。

【注释】

重阳:指农历的九月九日。萼:花蒂。

陶靖节: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过隐居生活,喜爱菊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清浊:指花的色彩和质地。

自栽:自己种植。

城隈:《水经注》中说:“城在城南,其隈为城,故云。”这里借代了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十月六日重阳赏菊的即兴之作。诗的前四句写菊花开放的时间,从重阳节推到十月六日,并赞美了菊花的不畏寒霜、顽强开放的高贵品格。后四句则是诗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的抒发。

“十月”二字表明诗人是在深秋时节来赏菊的。而“重阳”又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个节日又恰好是菊花盛开之时,因此菊花便成了重阳节的象征物。“天留十月开”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突出了主题。诗人以自然界的万物为喻,把菊花比作大自然中的瑰宝。

下面两句,是对陶渊明的赞颂。陶渊明曾隐居田园,爱菊如命,有“采菊东篱下”的名句传世。诗人在这里用典,赞扬了陶渊明爱菊、赏菊、画菊的高贵品质。

中间四句写的是诗人观赏菊花的情景和感受。“清浊从头有”,是说菊花的品种繁多,色彩斑斓,有的洁白如雪,有的艳红似火;“浅深宜自栽”是说菊花的颜色深浅不一,形态各异,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种植的。这两句写出了菊花的美丽多姿和人们的喜爱之情。“半酣花压帽,新月澹城隈”,是说诗人饮酒赏菊,醉眼朦胧,不觉将帽子都压弯了。这时,一轮新月挂在夜空,与城中的轮廓相映衬。诗人通过这一画面描写了他对菊花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流畅,意境开阔优美,充满了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译文】

十月六日约同会诸公赏菊

本来是重阳时节的花朵,天意却让菊花开了十月。

不知道陶渊明是否还在人间,他仍然为了菊花来到人间。

花色清纯淡雅与花色污浊混杂在一起,菊花的深浅适宜由人们自己栽培。

花压到了他的帽子上,一轮新月映照着城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