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俗昔曾过陇山,西征今复出秦关。
雁声叫日迷寒渚,枫叶经霜带醉颜。
世路羊肠千里曲,功名蜗角几人闲。
林间鹦鹉能言语,笑我年来两鬓斑。
【注释】
陇山:在今中国甘肃省东部。
西征:指从长安往西方去。
羊肠:形容曲折,比喻道路狭窄。
蜗角:喻功名利禄如蜗之角,微不足道。
林间鹦鹉:典出《列子·汤问》:“鲁有养鹦鹉者,羽色善笑,与胡人市之,胡商请市百枚,养之数年,自言其名,胡商曰:‘我闻孔雀有文,吾欲以观之,何谓名也?’鹦鹉曰:‘此是学舌鸟也,能言之。”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诗人由陇山西行而归途中,经过陇山时曾到过那里。这次重来,故地又是一片萧瑟荒凉景象。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世路艰难,尾联写年老体衰。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问俗昔曾过陇山”,开篇即点题,点明自己曾在陇山脚下居住过,并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这里的“问俗”并非询问当地的风俗民情,而是表达自己对于过去生活的追忆和怀念。这种追忆和怀念的情感,既是一种对过去的眷恋,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思考。
“西征今复出秦关”,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从陇山出发,再次进入秦关的情景。这里的“西征”并非简单的地理方位描述,更是一种人生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从陇山出发,再回到秦关,这一过程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更代表了一种生命的轮回。
“雁声叫日迷寒渚,枫叶经霜带醉颜”,颔联进一步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这里的雁声和枫叶都是自然景色的象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雁声的叫声似乎在呼唤着什么,使得诗人感到一种迷失的感觉。而枫叶在经历了寒冷的霜降后,依然保持着鲜艳的红色,这仿佛是对生命的一种赞美和肯定。
“世路羊肠千里曲,功名蜗角几人闲”,颈联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和功名追求的感慨。这里用“羊肠”来形容曲折蜿蜒的道路,用“蜗角”来形容微小而不重要的东西。诗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追求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是长远的目标。这种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林间鹦鹉能言语,笑我年来两鬓斑”,尾联则以一只鹦鹉自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无奈和自嘲。鹦鹉能够模仿人类的语言,但诗人却无法像它一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诗人也感叹岁月的无情,他的两鬓已经斑白,这意味着他已经到了人生的晚年。这种自嘲和自怜的情绪,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