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意写不尽,万山深更深。
白云无出处,绿树漫成林。
啼鸟醒人梦,流泉净客心。
何当随钓艇,看弈草堂阴。

题姚公绶山水

深山幽意与大自然和谐共鸣

  1. 诗歌原文

  2. 诗歌翻译

  3. 诗意解读

  4. 诗歌赏析

  5. 关键词解析

  6. 创作背景

  7. 名家点评

  8. 相关诗句

  9. 作者简介

  10. 诗歌鉴赏

  11. 诗歌原文
    幽意写不尽,万山深更深。
    白云无出处,绿树漫成林。
    啼鸟醒人梦,流泉净客心。
    何当随钓艇,看弈草堂阴。

  12. 诗歌翻译
    The depths of the mountains are endless, and their depths are profound.
    White clouds have no where to go, and green trees spread out into a forest.
    Chirping birds awaken dreams, and flowing water cleanses the heart.
    When will I follow the fishing boat to watch chess on the lawn?

  13. 诗意解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传达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幽意”和“深山”构成了一种深邃、静谧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通过对比“白云无出处,绿树漫成林”,诗人表达了对自由与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想状态。此外,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如“啼鸟醒人梦”和“流泉净客心”等,都暗示了自然界的声音和景象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最后,通过提问形式结束全诗,既增添了诗歌的抒情性,也引发读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14.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张宁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深山之中的自然美景。诗的开头两句“幽意写不尽,万山深更深”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万山连绵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深沉而无尽的情感。接着,“白云无出处,绿树漫成林”通过对比白云的飘渺不定和绿树的郁郁葱葱,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神秘与美丽。诗中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动,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象征着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和谐。结尾处,通过设问“何当随钓艇,看弈草堂阴”,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其高洁的志趣和淡泊的情怀。

  15. 关键词解析

  • 幽意:指深藏不露的内在意境或情感。
  • 万山深深深:形容山峦重叠、深邃莫测。
  • 白云:常用来象征自由、飘逸或变幻不定。
  • 绿树: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也常用作护佑或庇护的象征。
  • 啼鸟:通常象征自由、生机或新生。
  • 流泉:象征清新、纯净或生命力。
  • 弈草堂阴:可能指的是一个清幽雅致的地方,用以休憩或沉思。
  1. 创作背景
    据《茗斋集》记载,张宁曾担任汀州知府,以简静闻名于治。他以病辞去官职,归隐后潜心文学创作,直至去世。因此,他的这首诗可能是在退隐后的某个安静时刻所写,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赞美。

  2. 名家点评

  • 清代学者沈德潜评价:“张宁诗,有明调。”他认为张宁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时代特色。
  • 当代诗人余光中认为:“张宁的山水诗,将自然的美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中,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他赞赏张宁对自然景物的敏感捕捉和深刻表达。
  1. 相关诗句
  • “何处春江无月明?”(唐·杜甫)
  • “窗含西岭千秋雪”(唐·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