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弓箭插腰间,万马嘶嘶大号颁。
一曲南薰云外奏,吹残杀气满天山。

塞上曲七首

征夫弓箭插腰间,万马嘶嘶大号颁。

一曲南薰云外奏,吹残杀气满天山。

注释:

  • 这首《塞上曲》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之一,描写了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诗中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和他们对国家忠诚的情怀。
  • 在这首诗中,“幽并儿百万,百战未曾输”描述了边疆战士勇敢无畏的精神面貌,他们历经百战,从未有过退缩或失败的记录。这里的“幽并儿”指代北方的边疆战士,而“百万”则强调了战士们庞大的规模。
  • “月明风拔帐”中的“拔帐”可能是指在夜晚时分,士兵们需要将帐篷竖起来以抵御寒冷的北风。这个场景反映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状态。“月明”则暗示着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可能象征着战士们内心的坚定和决心。
  • “碛暗鬼骑狐”中的“碛暗”可能指的是沙漠地区的昏暗景象,而“鬼骑狐”则形容了敌军狡猾而难以预测的战术。这里的用词生动形象,表达了战场的激烈和危险。
  • “但有东归日,甘从筋力枯”表达了战士们虽然疲惫不堪、筋疲力尽,但仍然渴望回归家乡的愿望。这反映了战士们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 “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中的“中军”可能是指军队的中心位置,而“杀白马”则是一种祭祀仪式。这里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 “号变旗”可能是指军队在战斗中的变换旗帜,以迷惑敌人或增强士气。这种变化可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战斗环境和策略,展现了军队灵活多变的特点。

赏析:
本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和坚韧精神。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月明风拔帐”和“碛暗鬼骑狐”,以及人物情感的表达,如“但有东归日,甘从筋力枯”,都传达出一种对边疆生活的真实感受。整体而言,此诗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韵味,还深刻揭示了边疆战士的不屈精神和对家国的深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