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路千山里,山山景可耽。
芙蓉开叠障,翡翠隐明岚。
水驿通章贡,人烟接岭南。
喜逢贤五马,清政得玄谈。
汀江两岸的山峦层层叠叠,风景如此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荷花开在湖面上形成一片屏障,翠鸟隐藏在山岚之中难以寻觅。
水路通向广州府,人烟稠密连接岭南一带。
有幸遇到贤明的五匹马,清风明月之下畅谈玄妙之谈。
汀路千山里,山山景可耽。
芙蓉开叠障,翡翠隐明岚。
水驿通章贡,人烟接岭南。
喜逢贤五马,清政得玄谈。
汀江两岸的山峦层层叠叠,风景如此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荷花开在湖面上形成一片屏障,翠鸟隐藏在山岚之中难以寻觅。
水路通向广州府,人烟稠密连接岭南一带。
有幸遇到贤明的五匹马,清风明月之下畅谈玄妙之谈。
这首诗是作者为邻居邓氏写的一篇赋,描绘了邓氏的生活环境与人生态度。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及赏析: 第一句:茆斋潇洒绝尘侵 翻译:茅草屋舍清静而优雅,仿佛远离世俗的喧嚣。 注释:茆斋指的是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潇洒指其风格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绝尘侵表明这所茅草屋舍与世隔绝,不受外界干扰。 赏析:诗人通过对茅草屋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诗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及题目提示的手法,分析诗人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注意要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不要只对某一句话进行分析。“游观音阁”是这首诗的题目,全诗以写景为主。第一句“楼殿玲珑架石琴”,写出了观音阁的楼殿玲珑,精巧别致,仿佛一架石琴,把阁与琴联系了起来。第二句“四时钟磬出潭心”
诗句解读: 1. 紫陌香尘逐马蹄,一尊相送凤台西。——描述的是送别的场景,紫陌指的是京城的官道,香尘是指道路上尘土被芳香所染,形容尘土的香气扑鼻而来。"一尊相送"中的"尊"是古代酒器,意味着两人以酒作为礼物互相赠予,表达友情或敬意,凤台西则可能是指王元离开的地方。 2. 行人已向今朝别,杜宇何须尽日啼。——这里的"行人"指的是王元,"今朝"表示今天,意味着今天就是告别的时刻。"杜宇"是一种鸟类
【注释】槎溪:地名,位于今四川雅安市北。钓叟:指隐居不仕的人。邓乡:邓县(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县令。执赋:写诗以应命。门前流水碧潆洄:门前的溪水清澈碧绿,回旋流动。上:在溪流上方。浮槎:木筏,古代用来渡水的木筏。作钓台:当作钓鱼台。几点:几缕。鹭鸥:水鸟。当镜落:象镜子一般倒映在水面。一竿风月自天来:一根钓竿,上面有风、有月。自天来:从天空降下。羊裘:用羊皮做的袍子。任著:任由它穿着。随闲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下是对每一诗句的逐字释义: 1. "京华旅食觉秋深,那更怀归思不禁":在京城(京华)生活,作为客居之人,感受到秋天的深入,更加难以抑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几处清霜寒度角,万家明月乱敲砧":在寒冷的空气中,清霜覆盖着大地;月光之下,家家户户的捣衣声此起彼伏,如同乱敲的砧石。 3. "宣尼有意淹齐淅,庄舄无乡动越吟"
冬至感怀 客居之地逢佳节,心情纷扰百感交集。 望着远方的云彩思念家乡,仰望皇宫遥望玉宸宫阙。 道途是否顺利凭阳泰,愁绪多时借酒来消解。 再次鸣佩赴朝拜
乙亥(十二日)重又上奏章,向皇上复命,退朝时作诗一首。 封章再奏,重上金銮殿,喜得两度面君王。 银汉低垂月色晓,玉阶霜重绣袍寒。 惭愧自己微薄之躯沾恩早,谁说忠心报国难当难? 退食从容还北望,丹心飞傍五云端
【注释】 入:进入。 招提:古寺名,指佛教寺院。 昙花:佛经中的一类花朵,比喻佛法。 扑:落下。 降龙:佛教语,指从天而降的雨。 台殿:寺庙建筑的组成部分。 香朝:佛教用语,指祭祀、礼拜或拜佛等活动,也指佛教徒烧香礼拜的日子。 齐午:中午。 葭(jiā)灰:芦苇的灰,这里代指冬天。 “追陪”二句:指在寺庙中遇到许多游人,相互交往,交谈笑语,气氛融洽。 鹿女:传说中骑着白鹿的仙女。 山僧:出家人
诗句解释及注释: 1. “忆弟凤龙” - 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弟弟(可能指的是自己的弟弟)的思念之情。"忆"字说明诗人在怀念,"弟"指弟弟,"凤龙"可能是诗人的弟弟的名字或别称。 2. “京华作客又三年” - "京华"指的是京城,即首都。"作客"意味着在外居住或者旅行。"又三年"表明已经在外生活了三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京都市中生活的时间之长,也暗示了诗人在外的生活经历。 3.
【解析】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一、二句写景:亲舍迢迢久别离,客边无日不兴思。“遥”和“长”两个关键词都暗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三句点明主题:西风孤馆闻蛩处,疏雨残灯听漏时。“蛩”和“漏”这两个关键词,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寂寞中听到秋风中的虫鸣声和听到滴答滴答的钟声的愁苦之情;第四句抒情:上国霜寒鸳被薄,大江天远雁书迟。“寒”
晓发连江 早发连江驿,迢迢去路长。 山川分杳霭,云树入微茫。 茅屋鸡声晓,芳洲杜若香。 不须高喝道,惊散睡鸳鸯。 译文: 清晨出发前往连江驿站,漫长的道路让人感到遥不可及。 连绵的山峦与薄雾交织在一起,云雾笼罩下的世界显得模糊不清。 茅草房前,公鸡打鸣声在黎明时分响起,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花草的香气。 不必高声喝令,以免惊扰了正在休息的鸳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途中早晨景象的诗
柳庄 爱此陶潜柳,春来种满庄。 雨条牵翡翠,风线弄鹅黄。 黛色侵书幌,清阴覆草堂。 闲中幽兴发,相对引壶觞。 注释:柳庄:指柳下惠之庄。柳下惠(公元前719年-前576年),名惠,字子禽,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东)。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政治家、哲学家。他为人谦恭厚道,不贪钱财,乐于施舍,以仁政为怀,深受百姓爱戴。《论语》记载,孔子评价:“柳下惠,其恕乎!能以己之所不欲,推而广之,于人为仁矣
【注释】 1. 之子:指梁楚恕。耽游侠:喜欢游侠。江湖:泛指江湖,也指江湖行踪不定的侠客。趣:情趣、乐趣。 2. 孤琴江上月:形容江水孤寂。一剑客边心:比喻剑客之心。 3. 故国楚云外:旧日的祖国在天边的楚国之外。归舟吴水浔:回船停泊在长江边上的吴城(今江苏无锡)。 4. 短长吟:即长短调,一种诗体,因句式长短不等而得名。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离别前的情景
【注释】1.谷亭闸:位于今江苏淮安市,古称“淮浦”,是古代南北交通的要津。 2.九日: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 3.晚泊:傍晚停船。 4.坐久:久坐不动了。 5.风欺帽:风吹得帽子都遮住了。 6.吟多月醉人:夜晚吟诗到深夜,使月亮都显得迷蒙不清了。 7.茱菊:茱萸,一种可做香料的植物;菊花,一种可食用的植物。 8.双鬓:指两鬓的头发,也指自己的头发。 9.萍蓬:浮萍和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10
春昼睡起 池草诗初就,华胥梦正回。 铜龙希昼漏,宝鸭冷春埃。 燕燕蹴花去,莺莺求友来。 物情苦相撩,何惜玉尊开。 注释: 1. 池草诗初就:指刚刚完成了一首描绘池中水草的诗作。 2. 华胥梦正回:意为在美好的梦境中醒来。 3. 铜龙希昼漏:指铜制的龙头钟表正在报时,暗示时间已到中午。 4. 宝鸭冷春埃:形容春天的气息已经消散,仿佛只剩下一只冰冷的鸭子。 5. 燕燕蹴花去:燕子踏着花丛飞走。 6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结合注释,准确把握诗意。本诗前四句写诗人独自坐窗前,听雨、赏雨、试笔。“风送初秋雨,潇潇入夜鸣”一句中“送”是“吹动”的意思;“潇潇”是形容雨声的词,这里指雨下得大而急促。“入夜鸣”是指雨声在夜里也不停歇。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雨夜中独坐时的心境。接下来四句写诗人试笔的情景。“井飘梧一叶,壶滴漏三声”意思是说,从窗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