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金门岁几更,柳城侨寓独伤情。
飘零远道思乡井,牢落馀生荷圣明。
万斛离愁何处写,五更残漏若为听。
一家妻子团圆坐,愿学匡衡颂太平。

柳城寓怀

浪迹金门岁几更,柳城侨寓独伤情。

飘零远道思乡井,牢落馀生荷圣明。

万斛离愁何处写,五更残漏若为听。

一家妻子团圆坐,愿学匡衡颂太平。

译文:
在繁华的京城度过多年,如今我在柳城县寄居,独自感叹人生。
远离家乡在外漂泊,思念故乡的井水。
虽然一生坎坷,但感激皇帝的英明。
心中的忧愁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任凭夜深人静时独自聆听。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我希望像匡衡一样歌颂天下太平。

注释:

  • 浪迹:在外地流浪或漂泊
  • 金门:《旧唐书·地理志》载:“建安郡,本建安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分南琅邪立。”此处泛指京城所在地。
  • 柳城侨寓:在柳城县寄居
  • 牢落:形容一个人孤独失意的样子
  • 圣明:指贤明的君主
  • 万斛离愁:形容内心的忧愁之多难以言表,这里指的是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 五更残漏:指深夜时分,漏壶滴尽最后一滴水,五更天即将亮了
  • 家室团圆:家庭和睦团圆
  • 匡衡:西汉末年经学家、政治家,官至丞相,因家境贫寒而向汉元帝举荐贡生,元帝赐其“光禄大夫”之印以助其完成学业。后辞官隐居于东莱,教授学生,著有《尚书》、《毛诗》、《论语》等作品,后人尊称为“文高”。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京城生活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浪迹金门岁几更”描绘了诗人在京城的漂泊生活,岁月如流水般匆匆逝去。次句“柳城侨寓独伤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忧伤,他寄居在柳城县,独自感叹人生的不易。第三句“飘零远道思乡井”则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他在远方漂泊,心中常常想念着故乡的井水。接下来的两句“牢落馀生荷圣明”和“万斛离愁何处写”,诗人表达了对恩主皇帝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无尽离愁,这些离愁如同万斛之重难以言表。末尾两句“五更残漏若为听”和“一家妻子团圆坐”,描绘了诗人深夜时分的情景,他听着五更残漏的声音,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最后一句“愿学匡衡颂太平”更是展现了诗人的志向和抱负,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匡衡一样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表现了诗人在京城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也展示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