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虚窗用,狂风亦独任。
虽无百里命,真有托孤心。
轻薄非所贵,方棱不易寻。
洛阳抄赋后,珍重到于今。

注释:

久在虚窗用,狂风亦独任:形容纸张长久地使用,即使受到狂风的侵袭也不会破损。

虽无百里命,真有托孤心:虽然无法持久,但却有寄托责任之心。

轻薄非所贵,方棱不易寻:轻薄的东西不珍贵,而方正、棱角分明的东西不容易找到。

洛阳抄赋后,珍重到于今:指从洛阳抄写的《赋》之后,这份珍重至今仍然被人们珍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纸之作。诗人以“镇纸”为题,通过对镇纸的描述,表达了对纸张质地和用途的赞美之情。

首句“久在虚窗用,狂风亦独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纸张在虚窗中长时间使用,即使在狂风肆虐下也毫不畏惧的情景。这里使用了拟人手法,将纸张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其具有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第二句“虽无百里命,真有托孤心”,则进一步升华了对纸张品质的认识。纸张虽然无法承受百里之远的距离,但它确实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寄托。这里的“托孤心”既指纸张作为书写工具的功能,也暗含着人们对纸张的依赖和信任。

第三、四句“轻薄非所贵,方棱不易寻”则揭示了纸张的本质特征。尽管纸张看起来轻薄易变,但其方正、棱角分明的特性却让它成为了一种不可多得的材料。在这里,诗人通过对纸张的赞美,也隐喻了做人应该坚持原则、正直无私的品质。

末句“洛阳抄赋后,珍重到于今”则是诗人对纸张价值的一种肯定和传承。从洛阳抄写《赋》开始,这份珍贵的纸张就一直被人们珍藏至今,这足以证明纸张的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通过咏纸来表达诗人对纸张特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寓意着对做人品质的要求。这种寓教于乐的创作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