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兴未已,兹情岂偶然。
三更独薄蚀,万感不能眠。
世路多陈蔡,悲歌半赵燕。
高明故当厄,遮莫问青天。

【注释】

十六夜月蚀:十六日晚上发生的月蚀。

兴未已:兴致未尽,意犹未尽。

兹情:这种心情。

陈蔡:地名,在今河南省境内,这里代指黑暗。

悲歌:哀伤的歌声,比喻失意的情怀。

赵燕:指战国时赵国和燕国两个国家,这里借指黑暗势力或邪恶势力。

高明:高超、出众的人。也指明亮的月亮。

遮莫:即使的意思。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月蚀的感慨。诗人因感于世事不公,而对月食产生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昨夜兴未已”,写诗人昨晚兴致未尽,仍然沉醉其中不能自已。兴未已即兴趣未尽,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月食的兴趣,也表明了他对此事的关注。

第二句“兹情岂偶然”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此事的感慨。兹情是指这种心情,即对于月食的感叹之情,诗人认为这种心情并不是偶然出现的。

第三句“三更独薄蚀”,则是写自己独自面对月蚀的情景。三更天指的是深夜,薄蚀则是指月亮被云层遮住了一半,这里暗指月食。这句写出了诗人在面对月食时的孤独与无奈。

第四句“万感不能眠”则是说因为月食而引发的种种情绪,使得诗人感到无法入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月食带来的情绪冲击和心理影响。

第五句“世路多陈蔡”则是说在这个世界上,黑暗与邪恶无处不在,如同陈蔡一般。这是对现实的讽刺和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黑暗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第六句“悲歌半赵燕”则是引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赵燕指的是古代赵国和燕国的合称,这里用来形容黑暗势力的强大和邪恶的存在。悲歌则是指哀伤的歌声,这里用来比喻失意的情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黑暗势力的愤怒和反抗。

第七句“高明故当厄”则是说那些聪明才智的人也会受到厄运的打击。高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智慧或者才能高超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光明磊落的人。这里的高明指的是那些有才华或者品德高尚的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和才能被埋没和打击的感慨,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公正和黑暗。

最后一句“遮莫问青天”则是诗人的一种无奈和无力感。遮莫可以理解为即使如此,也可以理解为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改变现实。这里是说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失望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坚持正义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对月食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的感慨和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