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灯恰好月朦胧,佛事惟求幻与空。
两岸芙蓉开在水,一声杨柳静无风。
远当星影相衡白,习见鱼心不怯红。
池底劫灰如可忏,何妨长照大江中。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放灯节夜晚景色的诗,通过对月光、水、荷花、柳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虚幻和空无的理解。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海幢寺放水灯 - 在海幢寺举行了放水灯的活动。
  2. 放灯恰好月朦胧 - 月亮被云层遮住,显得朦胧不清。
  3. 佛事惟求幻与空 - 在佛教中,追求虚幻和空无是一种修行方式。
  4. 两岸芙蓉开在水 - 两岸的荷花盛开,倒映在水中。
  5. 一声杨柳静无风 - 杨柳随风摇曳,但此刻却安静无声。
  6. 远当星影相衡白 - 远处的星星与天空中白云相互映照,形成美丽的画面。
  7. 习见鱼心不怯红 - 鱼对红色并不感到恐惧或害怕。
  8. 池底劫灰如可忏 - 池底的残渣如同可以忏悔的罪过一样。
  9. 何妨长照大江中 - 这些残渣可以长时间地留在大江中,不会消失。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放灯节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传达了诗人对于佛教虚幻和空无的理解。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