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剑万里游,崎岖窘高步。
中怀多不平,于焉思返顾。
献策会无成,不如守坟墓。
折剑铸为镜,鉴予襟与素。
引镜比张良,状貌同好妇。
诗句释义及译文
第一句:“杖剑万里游,崎岖窘高步。”
注释: 杖剑:手持宝剑,表示行侠仗义。万里游:形容旅途漫长,遍及广阔地域。崎岖:形容山路曲折难行。窘:困难、艰难。高步:指攀登高峰,比喻面对挑战或困难。
译文: 手握宝剑,跋涉于万里之遥的险途上,艰难地攀登高峰。
第二句:“中怀多不平,于焉思返顾。”
注释: 中怀:内心。多不平:内心充满不公与不平。返顾:回顾过去。
译文: 心中充满了对不公和不平的感触,于是在此处回首往事。
第三句:“献策会无成,不如守坟墓。”
注释: 献策:提出建议或计策。会无成:通常不会成功。不如:不如。坟墓:指死后埋葬之所,这里用作比喻,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译文: 如果提出的策略不能成功,不如守护自己的坟墓直到生命结束。
第四句:“折剑铸为镜,鉴予襟与素。”
注释: 折剑:折断的剑,象征放弃或失败。铸为镜:将剑熔化后制成镜子。鉴:照见,这里指映照。襟:衣襟,指外表形象。素:纯白,比喻内心的纯洁。
译文: 将折断的剑熔炼成为一面明镜,用来映照我的内心与外表。
第五句:“引镜比张良,状貌同好妇。”
注释: 引镜:拿镜子自我对照。比:比较。张良:西汉初年的著名谋士,以智谋著称。状貌:外貌特征。好妇:贤惠的妻子。
译文: 用这面镜子来照看自己,与古代智者张良相比,发现自己的相貌和品行与他相似,可以与贤惠妻子相媲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思考。诗中描述了一系列艰难的旅行和人生经历,以及在这些经历中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通过自我反思,诗人认识到在面对困境时,坚守原则和道德比追求一时的成功更为重要。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尤为重要,强调了内在价值和人格的重要性。此外,诗中的“张良”和“好妇”作为历史人物,被用来象征智慧和德行,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哲理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映,也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