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将枫叶满江丹,映我桅帆下浙湍。
风送潮声来枕上,雁惊客梦转江干。
多情明月同谁羡,满眼江山只自看。
买得兰溪独酌罢,一声江笛数声寒。

《兰溪怀人》是明朝张善昭所作的诗,全诗如下:

染将枫叶满江丹,映我桅帆下浙湍。
风送潮声来枕上,雁惊客梦转江干。
多情明月同谁羡,满眼江山只自看。
买得兰溪独酌罢,一声江笛数声寒。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染将枫叶满江丹,映我桅帆下浙湍。”描绘了一幅江水被染成红色,枫叶如丹的画面,诗人的船帆正在浙江湍急的江面上航行。这里的江丹指的是江水被染红的景象,而浙湍则是指浙江地区的湍急水流。这两句通过色彩和动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江上行船场景。

第二句“风送潮声来枕上,雁惊客梦转江干。”继续展现江上的景色和气氛。潮声从风中传来,使诗人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而远处飞过的大雁打破了他宁静的梦乡,使他不得不重新回到现实中。这里的潮声和雁声都是自然声响,它们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呼应。

第三句“多情明月同谁羡,满眼江山只自看。”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感受。诗人羡慕那些能够欣赏到明月的人,但他自己只能独自欣赏眼前的壮丽河山。这里的“多情明月”可能指的是月光,也可能是泛指美好的事物。“江山”则是对广阔河流和山川的总称,这里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慨。

第四句“买得兰溪独酌罢,一声江笛数声寒。”描述了诗人在兰溪边独饮的情景。他购买了一杯酒,独自享受着宁静的时光。同时,江边的笛声时而响起,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寒意和孤独感。这里的江笛可能是实指,也可能是象征性的声音,它代表了江南水乡的宁静和美丽。

第五、六句“多情明月同谁羡,满眼江山只自看。”重复了前三句的内容,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感慨。

《兰溪怀人》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游子在异乡对家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