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无尘垢,携筇直过之。
看僧缝衲子,听鸟语花枝。
江旷杯曾渡,钵空龙已飞。
禅关堪借榻,欲去复迟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辨析作答。

首联“山寺无尘垢”,意思是:山寺里没有一点尘垢,这是写游光孝寺时所见的景物,“无尘垢”是诗人眼中的山寺。“携筇直过之”,意思是:带着竹杖就径直穿过了。这两句是说诗人来到寺中,只见寺院清净无尘,便信步穿行。

颔联“看僧缝衲子”,意思是:看和尚们缝制袈裟,这是写游光孝寺时所见的景致,“缝衲子”是僧人所从事的活动。“听鸟语花枝”,“听”是动词,“鸟语”指鸟儿鸣叫声,“花枝”指花朵。这是写游光孝寺时听到的声响,“鸟语”“花枝”都是听觉上的描写。

颈联“江旷杯曾渡”,意思是:在宽阔江面上曾经渡过酒杯大小的小船,“杯”是名词,指小舟。“钵空龙已飞”,意思是:钵盂空空,龙已经飞走了。“钵空”是指僧人用钵盂盛食物,“龙已飞”形容钵盂里的食物被吃完了,“龙已飞”是视觉上的描写。

尾联“禅关堪借榻,欲去复迟迟”,意思是:禅房的门口可以借用坐垫休息,想走又舍不得离开。“禅关”指寺庙中的门,“堪借榻”意为可以借宿歇脚。“欲去复迟迟”的意思是:想要离去却又久久不能离去。这两句是说诗人看到寺庙里的清幽环境,想到自己的身世浮萍,于是便想离去,可是却依依不舍。

【答案】

译文:

山寺里没有一点尘垢,带着竹仗直接穿越了。

看和尚们缝制袈裟,听着鸟儿的鸣叫声在花枝上啼叫。

在宽广江面上曾经渡过酒杯大小的小船,钵盂空空龙已经飞走。

在禅房门口可以借用坐垫休息,想走又舍不得离开。

赏析:

此诗描绘了游光孝寺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全篇以“游”为主,由远及近,步步深入。首二句,写山寺的无尘垢;次四句,写游寺时的所见所闻;末二句,写游寺后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崇敬、对佛寺环境的欣赏以及自己身世浮萍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