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知何极,疮痍苦未痊。
西人方暴骨,东国尚侵边。
忠谏须投窜,憸邪自保全。
顾瞻犹寸禄,长使百忧煎。
【注释】
天意知何极:上天的旨意,究竟有多远?何极:尽头。
疮痍:创伤,指战争造成的破坏。
西人方暴骨:西边的人正在暴尸荒野。西人:指西边的国家或地区。
东国尚侵边:东边的国家还在侵犯边境。东国:指东边国家。
忠谏须投窜:忠心规劝皇上,却必须流放。投窜:被贬谪、流放。
憸邪自保全:奸邪小人,自己保全自己。
顾瞻犹寸禄:看着自己的前途如同微不足道的俸禄一样渺茫。
长使百忧煎:长期让自己忧虑不已。长使:常常使。
【赏析】
《感怀二首》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组诗歌,作于大历二年(767)至四年之间。这组诗共有四首,此为第二首。全诗八句,前六句写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
“天意知何极,疮痍苦未痊。”意思是说上天的旨意,究竟有多远?创伤和灾难还没有痊愈。“疮痍”即创伤,指战争造成的破坏;“苦未痊”即痛苦尚未痊愈,指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仍没有结束。“天意”,即上天的意思。这里用反诘的修辞手法表示对上天的质疑。诗人感叹上天的旨意究竟有多深啊!“天意”一词在诗中反复出现,诗人用它来表达他对时局的无奈和悲愤。同时,“疮痍”和“苦未痊”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深切担忧。
“西人方暴骨,东国尚侵边。”意思是说西边的人正在暴尸荒野,东边的国家还在侵犯边境。“西人”指西方的国家或地区,这里的“西人”是指遭受战乱的地区或国家。“暴骨”意为暴尸,即战死的尸体散落一地,形容战乱造成的惨烈景象。“东国”则指的是杜甫所在的中原地区。这里的“东国”是指远离战火的安宁之地,但同样也暗示了战火已经波及到了这个区域。而“侵边”意味着国家的领土被侵占,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这两句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战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忠谏须投窜,憸邪自保全。”意思是说忠心规劝皇上,却必须流放;奸邪小人,自己保全自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臣的忧虑和对于奸臣的谴责。诗人认为,当面对国家的危难时,那些忠诚的大臣应该站出来为国家谋福利,然而现实却是他们往往被贬谪、流放,甚至遭到杀害。而那些奸邪之人,却能够保全自身,享受荣华富贵。这种对比让诗人深感痛心疾首,同时也引发了他的深思。
“顾瞻犹寸禄,长使百忧煎。”意思是说看着自己的前途如同微不足道的俸禄一样渺茫,长期让自己忧虑不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他看到自己的前途似乎并不光明,而国家的局势又如此严峻,这使得他感到十分焦虑和不安。这种忧虑不仅来自于个人的命运,更来源于整个国家的未来。因此,他不得不时刻担心自己的安危,同时也担忧国家的安危。
整组诗以战乱为背景,通过描写战争对人民造成的苦难以及诗人个人的遭遇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忠诚与奸邪的不同态度和看法。这些情感和思考都使得这组诗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