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高洁浪如山,一柱中流拥翠鬟。
鱼鸟浮沉窥瀚海,东南形势望潼关。
空中影响知成幻,闹里心情觉亦闲。
却怪寄奴甘篡晋,当初讨贼竟何颜。
《京口渡江》是明代诗人张吉所作,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风霜高洁浪如山:描绘了江面的景色。风霜高洁表示天气寒冷,而浪如山则形容波浪巨大,如同高山一般。这反映了作者对江水的敬畏和赞叹。
一柱中流拥翠鬟:描述了江中的一柱,它像翠绿色的发髻一样,形象生动。这句话可能象征着某种支撑或中心地位。
鱼鸟浮沉窥瀚海:鱼儿和鸟儿在水面上漂浮,它们似乎在窥探海洋的广阔。这里的“瀚海”指的是辽阔的海洋,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
东南形势望潼关:通过望见远处的潼关,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地理的关注。潼关是古代的重要关口,代表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空中影响知成幻:天空的变化给人带来了虚幻的感觉,这里的“成幻”意味着一切都像是梦幻一般。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闹里心情觉亦闲:虽然身处繁忙之中,但诗人的心情却感到悠闲自在。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却怪寄奴甘篡晋:诗人在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上某位人物行为的不解甚至批评。寄奴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人物,而“篡晋”则意味着篡夺皇位的行为。
当初讨贼竟何颜:诗人在这里回顾了自己当初讨伐敌人的情景,但现在看来,那时的自己又有什么脸面呢?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京口渡江的景象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可以看到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