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雨初歇,霁我西归艇。
醉把石翁诗,长吟觉心醒。
起看西樵月,光与秋空迥。
忽听鸾鹤声,飞缘彩云影。
望之不可见,倚棹空引领。

【注释】:

沧江:即沧浪之水。西归艇:指作者乘船返回故乡。石翁:指石斋(名大成)先生,即苏伯诚。长吟:长声吟诵。起看:从船上仰观。倚棹:靠在船舷。鸾鹤:传说中仙禽。缘:沿着。彩云影:指彩云缭绕的山影。

【赏析】:

《古体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七言绝句。此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沧江雨初歇”,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沧江,即沧浪之水,位于今广东省肇庆市境内。雨初歇,意味着天气转晴。这一描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清新宜人的自然背景。

颔联“霁我西归艇”承接前句,描绘作者驾舟西归的情景。霁,意为天放晴或雨雪停止。西归艇,指的是作者乘坐的小舟。这里的“归艇”并非实指,而是借指作者即将踏上归途的心情。

颈联“醉把石翁诗,长吟觉心醒”则是作者在舟中的所见所感。醉把,指沉醉于某事某物之中难以自拔。石翁,指苏伯诚,即石斋(名大成)先生。长吟,指长时间地吟诵诗歌。心醒,表示内心的愉悦和豁达。这里的“长吟”并非单纯的朗读,而是指深入思考、领悟诗歌内涵的过程。

尾联“起看西樵月,光与秋空迥。忽听鸾鹤声,飞缘彩云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景。这里,“看”、“飞缘”都是动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西樵月,指西樵山上的月亮。光与秋空迥,意味着月光明亮,与秋天的天空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景象。

尾联“望之不可见,倚棹空引领。”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这里的“望之不可见”并非真的无法看见,而是比喻自然景色的美丽令人陶醉,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而“倚棹空引领”则描绘了作者站在舟头,眺望远方,内心充满了遐想和期待。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一幅山水画景呈现给读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