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虚而内实,欲入闭之门。
空洞绝伎俩,是为百益原。
【注释】
省:反省;躬:自身。原:根本,来源。伎俩:机巧、技巧。百益:百事皆利。
【赏析】
此诗为省躬诗。省即反省,躬即自身。诗中作者以口虚内实的比喻,劝人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像闭锁门一样,不让外界不良的诱惑进入自己的心灵。空洞绝技俩,是指不要耍花招,玩弄权术,而要实实在在地做有益于人民的事。百益原,是说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百益”的根本目的。此诗语浅义深,寓意深刻。
口虚而内实,欲入闭之门。
空洞绝伎俩,是为百益原。
【注释】
省:反省;躬:自身。原:根本,来源。伎俩:机巧、技巧。百益:百事皆利。
【赏析】
此诗为省躬诗。省即反省,躬即自身。诗中作者以口虚内实的比喻,劝人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像闭锁门一样,不让外界不良的诱惑进入自己的心灵。空洞绝技俩,是指不要耍花招,玩弄权术,而要实实在在地做有益于人民的事。百益原,是说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百益”的根本目的。此诗语浅义深,寓意深刻。
诗一: 南州高士出皇都,阴雨三旬汇若湖。 一旦铨郎辞墨绶,满朝台谏伏青蒲。 注释:南州高士,指徐明衡;皇都,指南京;阴雨三十日,形容时间久长;汇若湖,指的是杭州西湖。 赏析:首句写徐明衡作为南州的高士被选拔至皇都,暗示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和地位。第二句描绘了一个长时间的阴雨天,形容时间的漫长和环境的艰苦。第三句表达了徐明衡离开官场后,满朝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和羡慕。第四句则是对徐明衡的赞扬
注释:三月的黄河汾水两岸风光秀丽,我行走在通往献王家的道路上。清江上空有云朵守护,龙眠山安然无恙;碧汉天空风高气爽,雁群斜飞成行。道路崎岖忘记辛劳,因日食而感到疲惫;尘襟忽然变得清新,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光辉仪态不能让人隔绝,柳树轻拂着青枝,梅花绽放着芬芳。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前往献王家的路上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美好心情。诗中“三月河汾剩物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河水清澈
【注释】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是南宋诗人陈亮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四首,作者借“游丝”自喻,以“赘疣”、“扰”、“钩”等词,抒发自己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 身外:身上。赘疣:赘生在皮肉上的瘤子。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事:指世俗的名利、权位。 翻成:反而使……变成……扰:扰乱。 直肠:通体正中;比喻正直的人。硬作钩:把正直的人当作钓饵。 甘饮:乐于饮酒。 著屐(jī):穿木底的鞋。屐,音基
睿思讲罢讲何思,请更参详率性时。 膝下瞻依宁俟虑,井边怵惕那容迟。 也知研究堪穷髓,绝胜疏浮但撩皮。 只是不思原圣脉,入门争可让些儿。 注释: 1. 睿思:深远的思考,指对学问或真理的深入思考。 2. 讲何思:询问如何思考或如何对待思考。 3. 率性时:遵循本性的时候,即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本性去行动。 4. 膝下瞻依:形容子女或下属对父母或上级的依赖和尊敬。 5. 宁俟虑:宁愿等待思考的结果
注释:牛耳词坛,指文人聚集的词坛。孰与京,与谁相比?留连,舍不得离开。端为迟行,是为了推迟行程。几年相忆,好几年来一直思念。双鱼赤,指书信。躬逢,亲自遇到。错落奚囊,指才学出众或学问渊博的人。刚喜极,非常高兴。咨嗟嫠纬,指感叹自己年老色衰。却愁生,感到忧愁。全凭一醉浇离绪,全靠借酒浇愁来消解离别的痛苦。到东人,指东晋名士谢安。呼酒觥,请喝酒。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告别友人太宇贤藩时所作
【注释】 勿用区区叹德孤:不要因为自己德才不济而感叹孤单。 茫茫宁匪尽人夫:茫茫大海难道不是天下所有的男子吗? 试询乾父皆男也:试着问问那些父亲们,他们都是男的啊! 可道街氓不圣乎:可以这样说,街头的百姓中难道没有圣人吗? 有我一堂分肺腑:有我一家人,我们的家就像肺腑一样。 同人千圣点头颅: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也能像千千万万圣贤一样去努力、去奋斗。 阳和未到冰难解:太阳暖和了,冰雪才能融化。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诗句和翻译: 第一句“共道榴花结子多”,意思是说人们通常认为榴花(即石榴)的果实非常多。这里,“共道”表示大家普遍的看法,而“榴花结子多”则是对这种看法的具体描述,强调了榴花果实的丰富。 第二句“百花阶下共森罗”,描述了一种景象,即在百花盛开的台阶下,各种花卉繁盛地生长。这里的“百花阶下”指的是一个花卉众多的地方,而“森罗”则意味着丰富多彩且密集。 第三句“滔滔万派归沧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吾性原从未有孩,五常百行甫成才。 太初太始须参也,一欲一为可漫哉。 身濯江流才是洁,眼迷跬步未云开。 曾观乡党十篇否,检点衣裳饮馔来。 注释: 1. 吾性原从未有孩:我的性格原本没有孩子气,即纯真无邪。 2. 五常:儒家认为的人的五种基本道德修养。 3. 百行:指人的各种行为和品德。 4. 太初太始(tài chū tài shǐ):古代哲学用语
【注释】 和:应和;天部:指天上。尼山:指泰山,因山上多石而得名。盍(hé):何不。分:区分。介:界限,界限分明。殷殷:勤苦的样子。防错:防止差错。殷殷防错常询路,战战临深为过关:殷殷地勤于防范错误,常常询问道路,在深深的水中过河,要谨慎行事。老我:指作者自己。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中宵耿耿未能闲:深夜里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赏析】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七》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
注释:不要随便把心意当作心,才说寻找心是找不到的。 固然在一腔难以问际,虽然万备不容针。 不是凭轴在空轮饰,觅得丹来遍地金。 千古斋心颜氏子,聪明黜尽只潜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修炼和悟道的深刻见解。首句"等闲莫把意为心",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把心意当作真正的心;次句"才说寻心无可寻",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真正的心是无法寻找到的。第三句"固在一腔难问际",则揭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默写并积累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审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理解诗文的意思;再结合题目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重点注意“省”、“相”、“龉”等字的写法。 【答案】 (1) 自己反省自己的过错(或:检查自己的过失)。 (2) 相互之间有矛盾和不和(或:彼此之间有分歧和不和)。 (3) 指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译文: 在求学过程中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首句点出“省躬”,即反省自己,次句写“大礼”是指国家大事,三、四句写群议纷纭,五、六句写文成问而不答。最后一句用典,以青天自比。“青天”指代君王,意思是说自己虽不能直言劝谏,但内心始终忠诚不渝。 【答案】 先朝肇大礼(先朝:指唐玄宗;肇:开始;大礼:重大的礼仪):先朝指唐玄宗开元盛世之时,那时朝廷中君臣之间关系融洽,朝政清明,天下太平,国家繁荣富强。
【注释】 大济:大度,即忍。 省躬:自我反省。 怼(dùn):怒目而视,形容愤怒。 刚道:刚直的性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说,大度源于忍耐,大愤发于忍耐。一个人如果能容忍,就能保持宽容,不与人争执,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过于忍让的人,往往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容易被人利用。因此,在忍耐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样才能既得人心,又不丧失自己的尊严。诗中的“一忍不复辨”
【注解】 省躬诗: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的诗歌。 天雨之润,指天降甘霖滋润万物。 倾盆:形容雨水大而多。 侈口:指张开嘴巴。 陈:陈述。 知应:指知道该做什么。 匪(非):同“非”,不,没有。 济:救助,救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反省自己行为的诗歌,全诗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的行为,抒发了作者反思自己行为的思想情感,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首句“天雨之润禾,倾盆不如细。”写大雨倾盆而下
注释:了解自己的人很难,询问别人也会频繁失误。不要自以为是高人,也不要自以为能听取密谋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自知之明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我认知的深入思考和反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通过不断的自省、自省、自省,才能真正了解自我,从而避免盲目自信、盲目自大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轻易自以为是地看待问题。总之
注释:反省自己的行为,我难道不应该受辱吗?我难道不应受到欺骗吗? 我的否定与人的肯定相冲突,我的许诺与内心的真实不符。 赏析:这首诗通过反省自己来表达对人世的不满和失望。首句“省躬诗”即自我检讨之作,诗人通过反省自身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于人世的不满和失望。第二句“人亦何容辱,人亦何容欺”是诗人的自我谴责,他认为人们不应该受到侮辱和欺骗。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他看到了人们的虚伪和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