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若可镕,见闻何所住。
春色满乾坤,画树非真树。
【注释】
耳目:听觉和视觉。可镕:可以熔化。见闻,指所见所闻。何所住,指在何处。
乾坤,指天地之间。乾坤,亦称“宇宙”。
画树,指绘画中的树木。非真树,即“不是真的树”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对绘画艺术的欣赏。全诗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说人耳能听见、眼睛能看见的艺术形象,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的;二是说这种艺术形象,使人感到春色满乾坤;三是说这种艺术形象,不是真树而是画树。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不直接描写画的形象,而是通过议论和比喻,将画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首句“耳目若可镕”,意思是说人的耳朵能够听到声音,眼睛能够看到形象,这些都不是固定的,是可以改变的。这里用一个“若”字,就表明了这种艺术形象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的。
次句“见闻何所住”,意思是说人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都是随处可以变化,随时可以转移的。这里用一个“何”字,就表明了这种艺术形象是随处都可以出现的。
第三句“春色满乾坤”,意思是说春天的气息布满了整个天地,到处都充满了生机。这里用一个“满”字,就表明了这种艺术形象是无处不在的。
最后两句“画树非真树”,意思是说这种艺术形象不是真的树,而是画中的树。这里用一个“非”字,就表明了这种艺术形象是与真实树不同的。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比喻,把绘画艺术中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