澍雨昨宵涨小池,晓来庭院绿参差。
儿童报道蔬堪摘,便好邀宾赏岁时。
【注释】癸丑村居杂诗:癸丑年,即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诗人居住在浙江上虞县。村居,指在农村的住宅中居住。杂诗,诗歌的一种体裁,不拘泥于格律。澍雨:及时的春雨。涨小池:雨水上涨,填满了小小的池塘。晓来:清晨。庭院:庭园。绿参差:绿色的植物参差不齐。儿童报道蔬堪摘:小孩跑来报告说菜园里的蔬菜可以采摘了。便好邀宾赏岁时:就正好请宾客欣赏时令的佳肴。
【译文】昨天夜里,一场及时雨涨满了小池,清晨,庭院里绿得一片,参差不齐。小孩子们跑来报告说菜园里的蔬菜可以采摘了,就正好请宾客欣赏时令的佳肴。
【赏析】“昨夜雨兼风,故园无此树。”(唐·王建《新嫁娘词》)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昨日夜来”,诗人昨夜在梦中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昨夜”与“晓来”,“昨夜”和“晓来”形成对照。一个“涨”字,把诗人梦中的情景写活了。“涨”字,是动态的描写,“涨”字还暗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感情。“晓来”则是静景。“晓来”和“昨夜”,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晓来庭院绿参差”,是写早晨看到的景物。“晓来”和“昨夜”,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庭院里的花草,在昨夜的雨中,被冲刷的更加绿油油,而到了早晨,则显得更加绿了,这是动态的描写。“参差”二字,既写出了景物的多姿多彩,又写出了诗人看到这样景色的心情。“儿童报道蔬堪摘”,是说早晨看到这样的景色,觉得菜园里的蔬菜可以采摘了。“报道”,动词,这里指小孩子跑去报告的意思。“儿童报道”和“晓来庭院”,又是一静一动的描写。“儿童报道”是动的描写,“晓来庭院”是静的描写。“便好邀宾赏岁时”:就可以邀请客人一起欣赏这个时节的美酒和美食了!“便好”,就是可以。“便好”二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的事物,是持积极态度的。“岁”字,是名词,这里指季节。“岁”和“时”都是指时节。“时”和“时”,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邀宾”是动的描写,“赏岁时”是静的描写。“便好”和“便好”又是一静一动的描写。“便好”是积极的表述,“便好”是肯定的语气。“便好”一词的运用,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这首诗写诗人在农村的日常生活,从早到晚,从雨后到晴空,从庭院到菜园,从儿童到客人,处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洋溢着农民的快乐。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农家生活的宁静、和谐、欢乐的景象,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索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