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祠下月明多,不见湘灵翠辇过。
留得萧萧数竿竹,至今肠断楚人歌。

【注释】

黄陵祠:在湖南湘阴县北,相传是舜的南宾。

湘灵:传说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后人怀念他,就塑一湘妃像立于九嶷山麓,称湘君、湘夫人或湘灵。

翠辇:指皇后乘坐的玉车。

萧萧竹竿:指湘灵庙前的竹子。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七年(812)。当时作者正在长安做监察御史。诗人在黄陵祠下观赏月色,看到那几株萧瑟的竹子,想起了湘灵庙前那些被风雨所摧折的竹子,不禁触景生情,悲从中来。诗人把这种感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首句写景。黄陵祠在湖南湘阴县北,相传是舜的南宾,这里供奉的湘灵是舜之二妃娥皇、女英。“月明多”一句,描绘了一幅清丽幽静的画面:一轮明月高悬天空,照得湘阴县城上空一片明亮,但湘灵庙中却无人过问,更无湘妃出没。“不见湘灵翠辇过”,以虚衬实,更加突出诗人对湘灵庙的思念之情。

次句直抒胸臆。“湘灵”即指湘江女神,“湘灵庙”,指湘水之神的庙宇。湘君、湘夫人,相传都是舜帝的妃子,因溺湘江而死,后人便在九嶷山建庙祭祀。湘夫人祠旁的竹子也就成了人们寄托哀思的对象。“翠辇”句,说湘灵的翠轿经过湘君、湘夫人祠时,因为没有人祭扫,所以也没有人看见过湘灵的车子经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湘灵的追忆和对湘君、湘夫人的怀念。

第三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萧萧数竿竹”,是诗人所见,也是诗人所感,更是诗人所想。湘君、湘夫人祠前的竹子,虽然已经长得又高又壮,但是它们仍然没有受到人们的爱护,依然遭受风雨摧残,因此,“至今肠断楚人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湘君、湘夫人祠前的竹子再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使诗人忘却对湘灵的思念。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写竹来抒发对湘灵的悼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潇湘八景的描写,将读者带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之中,使人陶醉其中;而诗人的感情则如同画中的笔墨一般,细腻而又深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