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凭谁语,幽怀只自知。
笋舆连远道,皀帽拂凉思。
蕉鹿畴先觉,黄粱未半炊。
嗟予羁旅日,麾楮寄遐思。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即景抒怀之作。前四句写自己对“傲骨”与“幽怀”的独白,后四句写旅途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忧虑。
第一句:凭谁语,指凭谁倾诉。第二句:只自知,只有自己知道。第三句:笋舆,竹制的车子;皀帽,草帽;凉思,清凉之感。第四句:蕉鹿,传说中的仙人骑着的鹿;畴,田间;先觉,先于别人觉察到。第五句:黄粱,古代传说煮黄梁为粥可以成仙;半炊,一顿饭的时间。第六句:嗟予,叹息我;羁旅日,漂泊流浪的日子。第七句:麾楮,挥动纸笔;遐思,远想。
【答案】
译文:傲骨任凭谁去诉说,幽深的情怀独自明了。竹制的车子随远方的道路延伸,草帽拂着清凉感受思绪。
蕉鹿先于人觉悟,黄粱尚未煮出半锅饭。叹息我漂泊流浪日子,挥动纸笔寄托遥远的思念。赏析:此诗作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是一首纪行诗。
开篇两句点明题旨,“傲骨”和“幽怀”,表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的品格;“凭谁语”和“只自知”,则表现了诗人孤芳自赏、自我陶醉的意趣。
三、四句以“连”“拂”两个动词,把诗人那种高洁的人格同自然景物巧妙地结合起来;“笋舆”“皀帽”又把诗人那种清高的情态同自然界的景物巧妙地联系起来。
五、六句,诗人从“先觉”联想到“先觉”的“先”字,再由“先觉”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羁旅”,从而抒发了诗人的孤独感和苦闷心情。
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发出“嗟予羁旅日,麾楮寄遐思”这样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