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座薰风习习凉,俄惊佳节又端阳。
家家虎艾悬门外,处处龙舟竞海旁。
击目自知同楚俗,夺标谁肯让珠江。
汨罗此日风波起,千古忠魂恨正长。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第1句:“八座薰风习习凉,俄惊佳节又端阳。”描述了节日的氛围,人们感受到了夏日的凉爽,但很快被节日的快乐所感染。这里的“佳节”指的是端午节,而“端阳”则是端午节的名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节日的喜爱以及感受到的节日氛围。

  • 第2句:“家家虎艾悬门外,处处龙舟竞海旁。”进一步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在古代,人们在家门口悬挂艾叶和雄黄,以驱邪避疫。同时,人们还会举行赛龙舟的活动,这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之一。诗人通过这两个细节生动地勾勒出端午节的热闹场面。

  • 第3句:“击目自知同楚俗,夺标谁肯让珠江。”表达了诗人对于端午节习俗的理解和认同。诗人看到的场景与楚地(现在的湖南)的习俗相似,同时也提到了广东的珠江地区。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庆祝方式,还体现了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 第4句:“汨罗此日风波起,千古忠魂恨正长。”最后一句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历史,提到了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诚大臣,因直言进谏而被流放。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纪念他,因为他的忠诚和牺牲激励着后人。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敬意和对他忠诚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节日氛围、庆祝活动及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